济南的初秋,媲美老舍的春天。我们一行外媒记者,走进了济南文化中一张独特的名片:小广寒百年影院。这家位于经三小纬二路拐角处的“现存的中国最早的电影院”,自2011年开办以来,被全国各大媒体报道近300篇,累计公益接待20多万人次参观,被赞为“老建筑历史功能与现代功能完美结合的实践样板”。而投入1200多万 “修旧如旧”、实现百年老建筑“活化利用”的小广寒博物馆馆长李建军被媒体誉为“城市记忆的守护者”,“跟老建筑死磕,在济南‘制造’了一所孔庙级文物的年轻人。”
李建军打开了一扇从美食到老建筑到文化传承的大门。他介绍说:“在修复中,我们开始查阅关于小广寒的资料,越研究越深,设计稿不断修改,直到接近符合历史原型为止,”小广寒是山东省第一家电影院,中国第二家电影院,是现存的中国最早的电影院。小广寒曾数度更名:国民电影院、济南电影院、明星电影院,从这些名字就可以看出小广寒在济南的地位。”李建军说,也正是在对小广寒的资料收集过程中,他第一次知道了济南自开商埠的历史。
小广寒电影院不仅记录了20世纪初的济南文化娱乐生活,它自身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更是济南自开商埠迎来中西文化交融相汇的直接见证,是济南这座城市在那个艰难的历史时刻勇于自我开放的记录者。这样一座极具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具备多重文化语境的老建筑,该如何复建?没有图纸参照,没有现成标准,李建军和王建宁却坚持“修旧如旧”,最大程度地尊重历史、还原老建筑。
海量查阅历史资料、咨询专家意见,对设计图纸反复打磨,他们跑到各地去学习老建筑如何改造,“上海新天地、田子坊、成都宽窄巷子、北京798……我们都去过,还专程去意大利学工艺、找材料。”李建军介绍说,复建需要大量原汁原味的老建筑材料,包括石头、木头、砖,两人就去当时正在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普利街“淘金”,“光材料就拉了几十车”。而为了保留小广寒的墙面质感,他们找来师傅把原来的砖以L型切割下来,“浇入钢筋混凝土,再将砖砌上去,加固的同时,也让墙面看起来和原来差不多。”复建中施工、返工、再施工、再返工是常态,让李建军记忆最深的是小广寒罗马假日主题间的弧形穹顶的修复,“弧形穹顶是小广寒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体现,从每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但是找来的师傅做了几遍,都出不来效果,最后只好王建宁亲自设计,自己动手,历经几遍,才最终完工。”老建筑专家张润武先生,在2012年的2月16日,来到小广寒看到他们修复的穹顶后,曾一度热泪盈眶。“张润武先生曾编著《图说济南老建筑》一书,书中的好多老建筑,在编书时还有,出书时却有三分之二都消失了,”这段经历让张润武先生心痛不已,所以当他看到这几乎完美复现原有的穹顶样貌的小广寒时,“激动地流泪,他没有想到我们能做得这样细致、这么完整。”李建军介绍说。
曾经年久失修、楼顶塌坏、残垣断壁的小广寒,焕然一新。而如何让这座老建筑持续“活”下去,在“输血”后,如何让老建筑成为“造血者”?“老建筑的保护与开发”这道世界级难题摆在了李建军和王建宁的面前。“获得重生后的小广寒,仅仅作为博物馆,无论如何也生存不下去。”最后李建军决定将小广寒分为两个主体,“第一个主体是电影博物馆,公益开放,打造成为真正意义的代表济南、甚至是中国的电影博物馆。第二个主体是电影主题餐厅,做为支撑博物馆发展的经济基础。”
于是,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融电影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小广寒”:圆弧形门脸上“1904”的标记,记录着它的百年岁月,门口摆放的中国早期电影放映机,让人们在不经意间踏入百年前幕布挂起的放映夜晚。入门后,踏过历经时光仍坚固如初的老木梯,到达以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命名的主题房间——“定军山”,餐桌上摆放的不是餐具,而是电影胶片片夹。一幅由国家一级美术师蔡玉水先生历时半年多创作的《定军山图》,和电影幕布分挂在房间两侧,“这是蔡玉水先生唯一一幅量身定做的画。”李建军自豪地说。房间里有一个小储藏间,存放着300多部老旧的电影胶片,铁盒上的斑斑锈迹,像是时间的年轮记录。而更直观的是楼梯入口处的一架松花江5502型35毫米氙灯座式电影放映机,并排的是一个单臂的座椅。“这座椅的一边是空的,是为了方便放映员手动放映电影。”说起这房间里的电影胶片和放映机,李建军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小广寒还有8毫米、8.75毫米、9.5毫米、16毫米、35毫米、70毫米等多种型号的100多台电影放映机,既有中国早期的,也有来自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外的。”
跟随者李建军的解说,记者走过连廊上历经百年淘洗的老栏杆,触摸16根百年前德国钢铸的支撑杆,透过两扇平圆券窗,看到盛放着不同型号电影放映机的展览架,曾经摇摇欲坠的承重墙,被特殊工艺制成的铁制电影海报包裹,如这座老建筑般焕然重生……小广寒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里,都散发着历史温度,无声地述说着故事,可谓是李建军的呕心沥血之作。“桌子上这盏台灯,是我们特意从德国淘回来的。摩登世界主题间里,三盏电影放映齿轮装放着99个灯泡,墙面上贴着99个电影名人。看脚下的‘地板’,这其实是济南的特色——木鱼石,不仔细看往往会认成刻着花纹的木质地板。”李建军笑着说,“我常常和大女儿说,这是你的妹妹。其实,论付出的心血,或许比养育孩子还要更多。”2011年6月1日,重修后的小广寒正式开业,“选择这个日期,是因为这一天是济南自开商埠胶济铁路通车的日子。”
2013年5月,小广寒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跟故宫、孔庙同级别的国家级文物”;2015年5月,被评为济南百座博物馆之一;2017年获得济南市旅发委、旅游联合会评选的“2017年度醉美乡愁记忆”和“泉城最美老建筑”、中国烹饪协会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中国服务最具创意文化主题餐厅” 荣誉……如今,引导前来用餐的客人参观,讲述小广寒的“前世今生”,成为了小广寒特色之一。“店里的每位员工都能熟悉地介绍,我和他们最常说的就是:你们不仅仅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你们更是这里的文化传播者和守护者。”这座完全由民间商业力量推动的老建筑保护性开发,在不期而遇里开花结果,实现了历史和时尚、文物保护和商业化完美结合。
<世界侨报编辑:杨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