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華人抵達哥斯大黎加170周年,翁翠玉正籌備各類紀念活動。在中美洲,她數十年如一日推動中華文化傳播,讓越來越多人瞭解和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
近日,哥斯大黎加華僑華人華裔協會(哥華協會)會長翁翠玉接受中國僑網“華人故事”欄目專訪,講述自己從“香江”到“加勒比海國”近半個世紀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如何在太平洋彼岸架起哥中文化交流的橋樑。
舌尖上的文化突圍
翁翠玉出生在中國香港,16歲那年,她隨家人移居到中美洲國家哥斯大黎加。在那裏,翁翠玉完成了中學階段的後半程學業,並順利考上了大學攻讀藝術與商務專業。
初到哥斯大黎加,翁翠玉很快就感受到了文化差異帶來的挑戰。“從生活習慣到飲食文化,就連社交方式都和中國截然不同。當時學校裏的華人很少,同學們看到我用筷子吃飯感到很驚訝。”翁翠玉當時就意識到,要想讓別人接受自己,必須讓他們瞭解中國的文化。
翁翠玉與丈夫鄧煦平。受訪者供圖
大學時代,翁翠玉與來自廣東中山的鄧煦平相識相愛,最終步入婚姻殿堂。畢業後,兩人決定一起創業。1978年,他們在哥斯大黎加首都聖何塞開辦了一家中餐館,起名“新華樓”。
憑藉著一手好廚藝,翁翠玉夫婦經營的中餐館在聖何塞聲名鵲起,“新華樓”還獲得了哥斯大黎加最佳餐廳的稱號,翁翠玉夫婦感到無比自豪。
一次偶然的機會,翁翠玉受邀到哥斯大黎加電視臺“Tele Club”主持中華飲食文化節目。“一開始,我還有點害怕,因為不太習慣面對大眾傳媒。”後來,翁翠玉很快適應,並敏銳察覺到“食物可以打破語言的牆”。
鏡頭前,翁翠玉將中餐菜肴的麻辣鮮香拆解成哥斯大黎加人能理解的味覺密碼。她的每期節目都非常受歡迎,成為一代哥斯大黎加人的美好記憶。通過這個節目,翁翠玉不僅向哥斯大黎加觀眾展示中國美食,也讓更多人瞭解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翁翠玉在聖何塞“中國街”上。受訪者供圖
在電視臺主持節目的10年,對翁翠玉來說是一段寶貴的經歷。她結識了許多熱愛中華文化的朋友,同時也提升自己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意識到,華人可以通過文化的力量,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靈距離。”她說。
2012年春節,為了提升中餐業的地位,翁翠玉精心組織聖何塞多家中餐館,共同完成了上千人參與的“大鍋炒飯”活動。次年春節,她再次組織了規模更為宏大的炒飯活動,成功創造了世界上最大鍋炒飯吉尼斯紀錄。萬人同享一鍋開年飯,翁翠玉意在將中國飲食文化推向國際舞臺。
“最傑出最真誠的民間大使”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翁翠玉曾和家人一起回到家鄉探親,也正是在那個時候她開始學說普通話。此後她每次回到家鄉,都能感受到中國面貌日新月異。
彼時,哥斯大黎加和中國還沒有建交,很多當地人對中國比較陌生,甚至華人、華裔對中國也都不了解。媒體對中國的報導也很少,而且缺乏正面資訊。翁翠玉決定為哥斯大黎加與中國發展友好關係做一些事情。
翁翠玉牽頭創辦的中西雙語《工商》雜誌。受訪者供圖
2005年,她牽頭創辦了中美洲第一份中西雙語會刊——《工商》雜誌。“創辦雜誌是為了搭建一座文化交流的橋樑,促進華人與當地社會的融合。同時,也希望通過雜誌展示中國的發展和成就,為當地讀者提供瞭解中國的機會。”翁翠玉告訴記者。
每一期雜誌印出來,翁翠玉都會親自送到哥斯大黎加國會、總統府、政府部門、大學和一些研究機構,讓哥國政要、議員、學者以及華僑華人瞭解中國正在發生的變化。經過多年努力,《工商》雜誌發展成哥斯大黎加重要的媒體平臺,哥前總統、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阿裏亞斯也曾在該雜誌發表過文章。
除了創辦雜誌,翁翠玉夫婦還創辦國際旅行社,讓更多中美洲國家民眾能夠到中國旅遊。很多哥斯大黎加政府官員以普通人的身份來到中國,翁翠玉夫婦常常陪伴左右。
2007年6月1日,中國和哥斯大黎加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五星紅旗終於在哥斯大黎加迎風飄揚,翁翠玉如願所償。兩國建交後,翁翠玉積極推動聖何塞市和北京市締結友好城市關係。
2012年12月,聖何塞與北京合作建設的“中國街”在聖何塞市中心揭幕,這條街也因此成為了全球最年輕的唐人街。“‘中國街’的建成對哥斯大黎加華僑華人來說意義重大,它不僅成為中華文化的展示窗口,也是兩國友誼的象徵。”翁翠玉說。
翁翠玉獲頒2013“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獎。圖源:央視網
為了表彰翁翠玉在促進哥斯大黎加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上作出的貢獻,2013年11月12日,時任哥斯大黎加總統勞拉·欽奇利亞授予翁翠玉“國徽傑出貢獻獎”,該獎是哥斯大黎加共和國最高獎項。勞拉·欽奇利亞表示,翁翠玉雖然不是中國官方任命的大使,卻是在哥斯大黎加最傑出最真誠的“民間大使”。
同年,翁翠玉還獲頒“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獎。頒獎詞中寫道:“四十年耕耘中美洲,心中不滅家園情。”
170周年再出發
根據哥斯大黎加官方記錄,2025年是華人抵達哥斯大黎加170周年。早期華人來到哥斯大黎加開荒、種植、建設鐵路……一代又一代人艱苦奮鬥、落地生根、開枝散葉,促進了哥斯大黎加經濟社會發展,豐富了當地多元文化。
實際上,中華文化已經成為哥斯大黎加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翁翠玉表示,哥斯大黎加華人社區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文化傳承。定期舉辦春節慶祝活動,包括舞龍舞獅、文藝表演和傳統美食展示,讓當地民眾感受中國節日的氛圍。
在翁翠玉看來,華人社區開展的儀式和慶祝活動成為文化融合與文化認同過程的一部分。早在2003年春節,她就帶領中哥工商聯合總會在聖何塞大型商業中心舉辦首次中國商品、文化展覽活動,此後形成慣例,每年都舉辦春節活動。
哥斯大黎加華僑華人華裔協會與聖何塞市政府共同舉辦2025年中國春節慶祝活動。受訪者供圖
聖何塞“中國街”建成後,哥華協會每年都會舉辦大型的慶祝“歡樂春節”和“中國文化日”活動。“哥斯大黎加6個主要電視頻道播放有關中國的節目,時長超過100分鐘,有關中國的話題更是持續半個月之久。”翁翠玉介紹說。
2019年12月,哥斯大黎加政府以法律形式將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定為“中國文化日”,允許公共教育部將中國文化有關內容加入當地教材,鼓勵公共教育部和文化和青年部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宣傳中國文化等。
華人積極融入和回饋哥斯大黎加社會,貢獻有口皆碑。翁翠玉告訴記者,哥斯大黎加華僑華人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逐步提升,不同於祖輩選擇“落葉歸根”,絕大多數華人家庭立足“落地生根”。半個多世紀以來,哥斯大黎加湧現出一批華人、華裔精英,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教育等領域取得卓越成就。
2023年7月28日,為了銘記華人移民的貢獻,一座名為“共創輝煌”的紀念碑在聖何塞“中國街”落成。這座紀念碑高7米、重12噸,由4名中國移民和4名哥斯大黎加人捐獻而成。
紀念碑落成後,翁翠玉如釋重負,她形容自己“終於圓了夢”。“回眸歷史,哥斯大黎加獨立至今200餘年的歷史,華人移民參與建設就有170年,他們與哥國各族裔人民共同成長、共創輝煌。哥斯大黎加今天取得的輝煌成就有華人的一份功勞。”翁翠玉感慨。
2023年7月28日,“共創輝煌”紀念碑在聖何塞“中國街”落成。受訪者供圖
翁翠玉告訴記者,為了紀念華人抵哥170周年,哥華協會將舉辦歷史圖片展覽,通過珍貴的照片和資料,展示華人社區在哥斯大黎加170年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成就。
此外,翁翠玉計畫組織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動,如哥中文化節、學術交流研討會等,為兩國的文化和學術交流提供平臺。積極推動華人社區參與當地的公益事業,為哥斯大黎加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翁翠玉說,哥華協會將繼續推動聖何塞“中國街”的建設和發展,使其成為哥斯大黎加的文化名片,吸引更多遊客和當地民眾瞭解、熱愛中國文化。
隨著哥斯大黎加與中國的往來日益密切,翁翠玉對兩國未來友好關係的廣闊前景充滿信心與期待。“我們將繼續努力,讓中華文化在哥斯大黎加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為兩國民眾的友誼和合作搭建橋樑。”她說。
<世界僑報編輯:楊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