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生:被“逼”出來的非洲破局征程

2025-04-07
世界僑報

2010年,陳麗生第一次踏上非洲盧旺達的土地,帶著敢為人先的佛山精神開啟了在非洲的創業征程。陳麗生回想自己的經歷坦言,勇闖非洲市場完全是被“逼”出來的。


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時,陳麗生所在的公司面臨創立以來的最大困境,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此時轉機出現,盧旺達採購方主動上門尋求合作,希望中方人員長期駐非跟進專案。然而面對陌生艱苦的環境和諸多未知風險,這個看似誘人的訂單無人敢接。


面對是否去非洲的抉擇,陳麗生疑慮重重,但又覺得是幫助公司生存下來的機會。在她猶豫不決時,她的女兒說:“去吧,在非洲積累經驗,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女兒的一番話給了陳麗生力量,她和團隊決定接下這個充滿挑戰的訂單。


剛到盧旺達後困難接踵而至。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大、物資匱乏,當地幾乎沒有工業基礎。從紗線、膠水到建築玻璃、鋁材,甚至連最基礎的建材都要進口。陳麗生意識到,中國有完整的產業鏈,這正是他們的優勢。她帶著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盧旺達國際機場擴建等專案。這些工程讓陳麗生和團隊在非洲站穩了腳跟。


2010年,剛到盧旺達的陳麗生拍攝的當地工業園。



隨著業務的深入,陳麗生髮現單純依靠進口並非長久之計。於是,她開始嘗試培育本地供應鏈。比如,她和中資鋁材廠合作,將中國的鋁錠運到非洲加工成建築所需的鋁型材。這種“半本地化”模式既保證了產品品質又逐步帶動了當地產業鏈的發展。


陳麗生和團隊也在盧旺達、烏干達的市中心開設店鋪,作為形象展示窗口,帶動批發和出口業務。在零售方面,業務員則開著車一個村一個村地走街串巷,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打開市場。


然而,非洲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陳麗生和團隊也經歷過不少挫折,因不熟悉當地法律而吃了不少虧。這些教訓讓陳麗生認識到,在非洲發展必須堅持合法合規經營,培養自己的專業團隊。於是,陳麗生和團隊開始組建自己的財務和法務團隊,建立起符合當地法規的管理制度。


陳麗生最初的團隊。


在非洲的這些年,陳麗生不僅見證了公司的發展,也見證了非洲員工生活的變化。剛到盧旺達時,她看到工人們淩晨四點起床,步行十幾公里來上班,很多人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如今,不少當地員工從普通工人成長為技術骨幹,收入增長了數倍,還能存錢買摩托車改善生活。


這幾年,擔任中辰國際集團東非總裁的陳麗生帶領團隊不斷拓展在非洲的業務,將中國技術帶到烏干達、坦桑尼亞等國家。公司的業務也從最初的建築工程,拓展到建材生產、家居貿易等多個領域,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陳麗生表示,非洲機會很多,但難的是長久紮根。她希望更多中國企業能夠走出國門,不僅帶去先進的技術和產品,更要幫助非洲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在她看來,這才是中國企業在非洲實現長遠發展的關鍵。


前段時間,陳麗生在朋友圈中發佈了一則視頻,配文寫道:2017年她和團隊將從中國帶來的龍眼樹苗種在烏干達鋼構廠的土地上。今年它終於開花結果,這寓意著跨越萬裏的夢想紮根。

劉洋

編輯楊帥

由受訪者提供


来源:中國僑網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