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至16日,正值柬埔寨傳統新年“宋幹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彙聚當地,共用節日歡樂。這個中南半島的文明古國,不僅有歷史與傳統的厚重底蘊,也有擁抱世界的開放心態。
作為中國人民口中的“柬鋼”兄弟,柬埔寨與中國的“鐵杆”友誼體現在當地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過春節、看“西遊”、學中文……
過宋幹節,也過春節
宋幹節也稱潑水節,是柬埔寨的傳統新年。每年4月中旬,柬埔寨都會放假3天,慶祝這一重要的傳統節日。今年的宋幹節就在4月14日至16日。
2025年4月14日晚,柬埔寨首都金邊市塔仔山公園人潮洶湧。楊強 攝
節日期間,人們唱歌跳舞、打水仗、抹麵粉,表達對新年的喜悅和祝福。在中國西南地區,潑水節也是當地傣族民眾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
宋幹節之外,柬埔寨過春節的氣氛近年來也愈發濃厚。今年春節前夕,柬埔寨首都金邊的烏亞西市場就充滿了琳琅滿目的年貨,前來購買過年物資的客人不僅限於華僑華人,也有諸多當地民眾。
1月18日晚,柬華理事總會舉辦春節聯歡會,柬華各界共同慶祝新春。楊強 攝
在柬華僑華人也在春節期間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柬華理事總會今年首次主辦“喜迎新春·柬中文化繽紛園會”活動。活動中,柬埔寨高棉拳、中國少林功夫、川劇變臉表演等節目輪番上演,不僅讓更多當地民眾更加瞭解中華傳統文化,也為兩國文化交流搭建平臺。
在“柬鋼”,學中文、看西遊
2024年7月,中柬建交66周年之際,中國駐柬埔寨大使汪文斌接受採訪時說,中柬鐵杆友誼在兩國深入人心,中國人民提到鐵杆朋友,經常會提到巴基斯坦和柬埔寨,把巴基斯坦稱作“巴鐵”,把柬埔寨稱作“柬鋼”。
柬埔寨有約110萬華僑華人,在當地,學習中文是許多年輕人的選擇,僅華文學校就有近60所。
華文學校在柬埔寨屬於傳承文化的學校,有上百年的歷史。柬埔寨民眾對華校有親切感,願意送自己的子女到當地的華校學習。
柬埔寨一所華校內,學生正在使用暨南大學華文教材。(資料圖,視頻截圖)暨南大學供圖
如今,中文教育已被納入柬埔寨國民教育體系。柬埔寨政府宣導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從2024年開始,已有20所公立中學開設中文課程,鼓勵華校與當地學校交流。
近年來,到柬埔寨投資的中國企業增多,需要大量雙語人才,所以中文越來越吃香。在柬埔寨學中文已成為一種時尚,不但公務人員,大批酒店服務人員、計程車司機和賣旅遊紀念品的商販等也加入學習行列。
學習中文之餘,柬埔寨民眾也熱愛中國影視作品。在柬埔寨,“電視中國劇場”欄目在柬埔寨國家電視臺開播已有十餘年,優質中國電視劇、動畫片、紀錄片通過該欄目走進柬埔寨千家萬戶。
當地時間2025年3月25日,中國動畫電影《哪吒2》正式登陸柬埔寨院線。楊強 攝
有調查數據顯示,柬埔寨青年最熟悉的中國影視作品是《西遊記》(1982版),隨後是電影《功夫》和《三國演義》(1994版)。
中文影視作品不僅豐富了當地民眾的休閒選擇,也成為他們瞭解中國的一扇窗口。
吳哥古跡,在叢林中煥發光彩
吳哥古跡位於柬埔寨西北部的暹粒省,是西元9至15世紀吳哥王朝的都城遺址,核心區面積400多平方公里。 吳哥文明衰落400多年後,法國探險家亨利·穆奧發現了這片深掩叢林中的廢墟。
位於柬埔寨暹粒的著名景點吳哥城。洪堅鵬攝
1992年,吳哥古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列入“瀕危遺產”名單。次年,“吳哥古跡保護國際行動”發起,中國積極宣導回應。
自1998年起,中國援柬埔寨吳哥古跡保護工作組相繼成功修復了周薩神殿和茶膠寺。
當前,該工作組正與柬方工作人員進行王宮遺址的修復工作。
他們通過三維鐳射掃描、無人機測繪、地質雷達等先進技術,在高效勘探修復的過程中,幫助吳哥古跡留存下數位化資料。
在長期工作中,中國援助專家與柬埔寨工作人員結下深厚友誼。隨著修復工作日漸深入開展,這座被譽為東方四大奇跡之一的吳哥古跡也逐漸顯露往日光彩,向世界講述著柬埔寨的燦爛文明。
中柬兩國持續深化各領域合作,給雙方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面向未來,雙方將繼續攜手共進,推動中柬“鐵杆”友誼邁上新臺階。
文丨門睿、韓輝
編輯丨楊帥
圖丨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