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跨越時空的尋親故事,見證中俄共同反法西斯的深厚情誼

2025-05-12
世界僑報

一張泛黃的軍裝照,一個永遠停留在青春年代的面龐。蘇聯紅軍機槍手伊萬·馬姆西科沒能等到1945年反法西斯勝利的鐘聲,在戰爭勝利前一周,不幸陣亡,並從此與家人失去聯繫。時隔多年,一紙尋親啟事登上報紙,這位蘇聯紅軍的英雄事蹟終於被揭開……


1945年8月8日,蘇日戰爭爆發。隨後,蘇聯軍隊突破了日本在中國東北的防線,促成了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伊萬·馬姆西科是同日本關東軍作戰的蘇聯士兵之一。


據他的兒子伊萬介紹,1942年,父親被徵召入伍,後被派往遠東前線,同日本關東軍作戰,幫助中國。


伊萬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直到2017年,機緣巧合之下,他讀報時,在俄羅斯國防部發佈幫助犧牲蘇聯紅軍尋親的文章中,看到了父親的名字。

“那時我才知道,父親是在中國犧牲的。”伊萬回憶說。“我當時不知所措,想著自己活了七十五歲,卻對父親一無所知。”


隨後,伊萬同俄羅斯國防部取得聯繫,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中國河北省張北縣蘇蒙聯軍烈士陵園參加紀念活動。在這裏,他們瞭解到了伊萬·馬姆西科的更多事跡。


據伊萬·馬姆西科的孫子尤裏介紹,在張北縣周邊地區,蘇聯紅軍同日本關東軍為爭奪陣地爆發了戰鬥。在這場戰鬥中,祖父英勇犧牲了。


“得知祖父的事蹟,我們先是感到悲痛,然後是驕傲和自豪。我自豪於我們的親人為正義事業而戰,不惜犧牲生命。”尤裏說。


張北縣蘇蒙聯軍烈士陵園內建有高29米的方棱錐形紀念塔、長5米高2米的紀念碑,以及高6米的烈士墓。蘇蒙烈士紀念塔始建於1945年,這裏安葬著蘇蒙聯軍的陣亡將士。


起初,紀念碑的匾額上刻有53位蘇軍烈士的姓名和13位蒙軍烈士的姓名(所有名字均用漢字鐫刻)。


後來,在2015-2016年,俄羅斯國防部駐華軍事紀念工作代表處通過調查檔案資料,又確定了16位犧牲在張北縣的蘇軍烈士的姓名。蒙古國駐華大使館也又提供了43位蒙古烈士的姓名。2017年,所有這些烈士們的姓名都被鐫刻銘記。


當這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尋親之旅畫上句點,以伊萬·馬姆西科為代表的反法西斯烈士們用生命鑄就的精神豐碑,永遠矗立在熱愛和平的人民心中。


張東方

編輯楊帥



来源:中國新聞網、中國僑網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