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銅器到元宇宙 華裔青少年玩轉北京

2025-08-06
世界僑報

8月3日,2025年華裔青少年音樂夏令營一行遊故宮、逛博物館、和元宇宙虛擬人物對話......在北京領略古人的建築智慧,感受科技力量。



站在故宮太和殿前,來自德國的孫赫舉認真觀察著簷角裏蹲坐的神獸。接受記者採訪時,他仍念念不忘故宮建築之精美,讚歎不絕。“即使是第二次來故宮,還是常看常新,發現了一些新的小細節。”孫赫舉說。


科技進步如何應用到圖書館建造之中?3000年前的青銅器體現了何種審美追求?領略過紫禁城古建築之美後,營員們前往北京藝術中心,感受古今文化魅力的碰撞。


進入北京城市圖書館後,營員們就被整體以銀杏樹為造型設計的森林書苑所吸引。來自德國的李霏雅對閱覽室裏的臺燈十分感興趣:“臺燈居然也有記憶,可以為讀者直接調整到上一次使用的角度和亮度,這樣的科技好棒!”


在元宇宙體驗館內,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孫寶鐸和虛擬人物魯迅先生聊起了《洛神賦》。孫寶鐸說,這是他第一次體驗與虛擬人物對話,感覺非常奇特。在立體書庫前,來自義大利的陳以諾感歎道:“立體書庫存放著那麼多書,還能自動分揀配送,甚至還能通過紫外線消毒,這太酷了!”


當前,“看·見殷商”展正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內展出。結束科技之旅後,營員們又來到博物館內,跟隨講解員的步伐,觀摩一件件造型生動的青銅器,開啟一場穿越三千年的文明探索之旅。


“你從美國來,那你肯定知道《飄》。你呢?從義大利來呀,那看過浪漫主義歌劇吧!溫暖濕潤的氣候和豐富的物產為浪漫主義的萌芽提供了天然的沃土。氣候與人文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大運河博物館內,講解員邊和華裔青少年們互動,邊講述氣候與文化的深層聯繫。


13歲的德國女生傅筱樂讀過不少中國歷史書籍。她表示,這次能在博物館內親眼看到殷商文化文物,內心很激動。其中,造型大氣的青銅斝令她印象深刻。“講解員說,青銅斝的底部像飄逸的裙擺,中部方正、莊重、上方挺拔,造型設計如同韻律一般具有節奏感,讓我深深感受到中國古人獨特的審美思維和精湛的工藝水準。”傅筱樂說。


回顧一天的北京之旅,傅筱樂感歎道,北京這座古城既承載著歷史文化的厚重底蘊,又煥發著現代科技的創新活力,這種古今交融的獨特魅力讓她著迷。她將在北京的所見所聞記錄在日記本上,待回到德國與親朋好友分享。


記者丨劉洋、鄭樂其

編輯丨楊帥

来源:中國僑網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