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1年到1945年,作為東方主戰場,中國付出了3500多萬軍民傷亡的巨大代價,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4年間,海外華僑積極支援祖國抗戰,共赴國難。
80年後的今天,海外僑胞們也從未忘記這段歷史。他們以不同形式開展紀念活動,緬懷先輩、銘記歷史,也不忘讓年輕一代珍視和平、傳遞和平。
用藝術致敬和平
當地時間8月23日,《記憶與和平》80周年回顧大型文藝演出在澳大利亞珀斯舉辦。一首大合唱《保衛黃河》拉開了整場演出的序幕。
圖為晚會演出現場。(受訪者供圖)
“直到那一天,烏雲撕開了天幕。直到那一夜,盧溝橋的月色被刺刀撕得粉碎……”舞臺詩劇《復興之路》打動了在場的觀眾。
“大家的掌聲讓我印象深刻。”主辦方、澳大利亞珀斯華星藝術團團長丁少平稱,該節目將音樂、影片、詩朗誦與舞蹈相結合,希望用這樣的嘗試讓觀眾重溫抗戰勝利背後的巨大犧牲。
視頻來源:珀斯郵報
“完成這次演出對身在海外的華僑華人來說有不一樣的意義。”丁少平稱,團隊涵蓋專業演員與業餘愛好者,有年過六旬的長者,也有年僅七歲的孩童。通過四個多月的排練,《哆來咪》《松花江上》等經典歌曲得到重新演繹。“我們希望以藝術為紐帶,回望崢嶸歲月、緬懷歷史,並向世界傳遞勇氣與希望。”他說。
繪筆下的白鴿與橄欖枝
近日,“攜手紀念,共繪和平”中巴兒童繪畫比賽收到近300幅作品。
作為承辦方,巴基斯坦華文教育協會會長馬斌告訴小僑,徵集工作自6月啟動,通過海外華校、中國公益機構設立線上、線下投稿管道。
圖為參賽作品。(受訪者供圖)
“在孩子的筆下,雪山草地間的行軍隊伍旁,暖黃色的篝火映照天空,寓意黑暗中的希望永遠不會熄滅。”馬斌介紹,孩子們發揮想像,武器變成了象徵和平的橄欖枝和花束,炮彈也成了一只只飛翔的白鴿。
圖為參賽作品。(受訪者供圖)
“所有獲獎作品將於9月2日在巴基斯坦展出,希望孩子們的畫作能向更多人傳遞:人人都應該珍惜和平、維護和平,堅守和平。”馬斌說。
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
8月20日,菲律賓菲華聯誼總會一行34人組團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
“我們全體成員在廣場靜靜佇立、鞠躬,並為遇難者敬獻花圈。”菲華聯誼總會理事長蔡明豐說,“銘記歷史從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讓我們、讓後人懂得更好守護現在與未來。”
圖為菲華聯誼總會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受訪者供圖)
在展廳,1萬多盒個人檔案組成的“檔案牆”,還有1213位倖存者照片牆讓菲華聯誼總會秘書長王宏忠印象深刻。他說:“這些反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張史料照片都訴說著戰爭帶來的傷痛,它也在提醒我們,和平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
華僑華人青少年沉浸式學歷史
當地時間8月24日,開普敦華星藝術團與開普敦華人華僑交流中心組織了一場特別的沉浸式學習活動。
34名華僑華人青少年在好望堡參觀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圖片展。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學習了包括淞滬會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重大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事蹟。
圖為開普敦華僑華人青少年開展學習活動。(受訪者供圖)
在遊戲環節,青少年們分為“遠征軍”“飛虎隊”“亮劍”“啟明星”和“同盟者”5個小組,各組根據任務線索,在展陳圖片中尋找答案。隨後,一場模擬戰時情報工作的遊戲開啟,參與者需要在不發出任何聲音的情況下傳遞指令,沉浸式體驗抗戰情境下溝通的艱難和所需的膽識。
開普敦華僑華人文化交流中心負責人吳志敏說,希望透過歷史的光影,讓孩子們瞭解抗戰歷史,理解和平的珍貴。
圖為開普敦華僑華人青少年開展學習活動。(受訪者供圖)
僑團聯動紀念抗戰
近日,由美國福建僑聯總會、美國林氏宗親聯合會等近二十家僑團聯合主辦的《勝利八十載》專題視頻欄目正式上線。該欄目通過五大板塊,聚焦全球紀念活動、二戰老兵及後代的口述歷史等珍貴內容,以真實影像回顧抗戰歲月。
紐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焦聖安為欄目製作聯絡相關專家。他說,近來,美國僑界陸續舉辦座談會、圖片展、文藝演出等各類紀念活動,各僑團秉承團結協作的理念,在各類活動的籌備與舉辦過程中緊密配合、相互支援,也增強了大家的凝聚力。
“緬懷過去是為了更好地銘記歷史、開創未來。今天我們也要繼續守護這些兩國共同的歷史記憶,為年輕人搭建更多理解的橋樑。”焦聖安說。
編輯丨楊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