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致公黨由愛國華僑社團美洲洪門致公堂發起,於1925年10月在美國三藩市成立,是中國成立最早且唯一一個在海外成立的民主黨派。
2025年是致公黨成立100周年。近日,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呂彩霞和多位致公黨黨員接受採訪,回望致公黨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光輝歷程。
早期道路見證華僑與祖國休戚與共
美洲洪門致公堂最初以“義氣團結、忠誠救國、狹義鋤奸”為信條,是一個海外華僑華人互助組織。1904年,孫中山加入洪門致公堂並對其進行重組整頓,推動了由堂改黨的進程。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門第四次懇親大會在三藩市召開,大會決定以洪門致公堂為基礎,成立華僑政黨——中國致公黨。
致公黨自成立起就堅定維護華僑權益,其呼聲更能凝聚僑心、彙集僑力。在抗戰期間,這種組織優勢尤為突出,致公黨號召和動員黨員及海外華僑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成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獨特力量。
談及致公黨支援抗戰的貢獻,呂彩霞表示,一是積極發聲,旗幟鮮明呼籲團結抗日。九一八事變後,致公黨領導人嚴詞拒絕日寇拉攏,堅守“先歸還東三省”的民族大義。致公黨中央連發“快郵代電”,號召海內外黨員“出錢出力,以盡職責”。二是傾力籌餉,彙聚僑資支援抗戰。僅在1931年9月18日至12月中旬,致公黨就向東北義勇軍輸送10萬銀元。三是直接參戰,血灑疆場彰顯氣節。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致公黨上海第一支部與十九路軍並肩作戰,體現了致公黨的愛國情懷與犧牲精神。
1947年4月,致公黨在香港舉行了具有重大歷史轉折意義的第三次代表大會,一致決議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後,致公黨積極回應。6月9日,致公黨單獨發表《回應中共中央“五一”號召宣言》。“這表明致公黨在政治上完成了從舊民主主義政黨向新民主主義政黨的轉變,也是致公黨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標誌。”呂彩霞說。
新政協的第一份黨派提案與僑有關
新中國成立前夕,致公黨積極參與新政協的籌備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下簡稱《共同綱領》)的起草。呂彩霞介紹,致公黨代表陳其尤、黃鼎臣、官文森、雷榮珂、嚴希純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議期間,致公黨以黨派名義遞交了《由中央人民政府研究和實行護僑政策案》,這是新政協的第一份黨派團體提案,也是反映致公黨僑海特色的第一件提案,開啟了致公黨以參政黨身份為維護僑權僑益“鼓與呼”的歷程。致公黨代表還參與了《共同綱領》的討論和制定,為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致公黨積極回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團結和動員廣大黨員和海外僑胞,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呂彩霞說,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致公黨制定了團結華僑,號召華僑回國投資參加祖國生產建設的工作方針,通過發表《告海外華僑書》、舉辦座談會、協助安置歸僑等方式鼓勵和支持僑胞回國參與建設,維護僑胞利益。
改革開放後,致公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1979年10月,致公黨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確立了致公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和工作方針。呂彩霞介紹,這一時期,致公黨積極聯絡並支持鼓勵海外華僑華人發揮智力、技術和資本優勢,回國投資興業,以實際行動支持改革開放事業,走出了一條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路徑。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走訪致公黨中央機關時,殷切希望致公黨在新時期注重發揮自身優勢,切實做好“僑海”這篇大文章。呂彩霞說,致公黨秉持“致力為公、僑海報國”宗旨,積極為歸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創造條件、搭建平臺;廣泛聯繫和團結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協助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面向海外僑胞和國際社會,闡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踐經驗與豐碩成果。
發揮僑海特色書寫參政履職“新答卷”
新時代新征程,致公黨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提升參政議政能力水準,不斷書寫參政履職“新答卷”。“致公黨高度重視以黨外人士座談會、重點調研協商座談會等政黨協商平臺展示參政履職最新成果。同時用好全國政協大會、專題議政性常委會等政協協商議政平臺,積極建言獻策,廣泛凝聚共識。”呂彩霞說,受中共中央委託,致公黨近年來就“培育新型消費,創新消費場景,促進消費升級,提升生活品質”“完善基礎制度,疏通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堵點”“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等主題開展年度重點考察調研,調研成果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報送,為科學決策、精准施策提供參考。
在對口安徽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中,致公黨中央領導班子成員共帶隊調研26人次,累計組織各類考察調研24批次,參與人員255人次,對農業面源污染、血吸蟲病防治等重點課題深入調研,運用衛星遙感、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提高民主監督精准度和實效性。
致公黨中央還先後在重慶酉陽、貴州畢節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對口四川省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在參與脫貧攻堅戰中,致公黨中央組織廣大黨員通過教育幫扶、醫療幫扶、產業幫扶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助推鄉村振興作出貢獻,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等表彰,在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中連續多年獲評“好”等次。
在聚焦國內的同時,致公黨也發揮僑海特色優勢,全方位推進對外聯絡工作,深化公共外交實踐。10多年來,致公黨中央先後派出40多個團組赴70多個國家訪問、近20個團組赴港澳臺地區訪問。致公黨還派出團組訪問10餘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並邀請這些國家的政界、商界、僑界人士來訪,助推共商、共建、共用。
砥礪新征程為民族復興再立新功
“站在致公黨百年歷史的新起點上,我們將始終踐行‘致力為公跟黨走,僑海報國建新功’的使命,砥礪新征程,續寫新篇章。”呂彩霞表示,致公黨將繼續積極建言獻策,在參政議政中聚共識、匯眾智、獻良策;賡續僑海報國優良傳統,在為僑服務中聚僑心、匯僑智、護僑益;扎實推進社會服務,為助推全面鄉村振興獻計出力;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參政履職水準,為助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再立新功。
致公黨中央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小雲受訪時說:“多年來我見證了致公黨在多黨合作實踐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也曾多次參與致公黨中央組織的調研活動,促使我對網路安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等進行深入思考,並將諸多思考融入團隊科技攻關和平臺建設中。希望年輕黨員厚植‘致力為公、心系國是、情牽民生’的家國情懷,勇做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僑海報國的踐行者。”
致公黨北京市委會副主委、中國遙感委員會主席顧行發說:“自2016年起,致公黨對口安徽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我依託衛星遙感技術對長江安徽段即時監測,助力安徽實現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流域經濟高質量協同發展。過程中我也深刻體會到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優勢 。”談及對年輕黨員的期望,他說,希望大家賡續傳統、凝聚共識,深入學習致公黨歷史,深刻理解僑海特色與愛國情懷的內涵,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揮對外聯絡的優勢,廣泛凝聚僑心僑智僑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編輯:楊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