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苗繡走上紐約T臺!秀出“民族風”

2025-09-22
世界僑報

近日,貴州傳統苗族服飾亮相紐約時裝周,“民族風”與時尚完成了奇妙碰撞。“我想讓更多外國民眾感受貴州苗繡的魅力,感受苗族婦女巧手下的勤勞與智慧。”美國西北貴州商會會長劉亞麗接受小僑採訪時如是說。


為完成此次走秀舞臺,劉亞麗帶領團隊準備了30多套春、夏、秋、冬高級定制服裝。貴州苗繡、蠟染、馬尾繡、楓香染等傳統手工藝融入現代時裝的設計中,再搭配華麗的苗族銀飾,吸引了在場觀眾的目光。


圖為時裝秀活動現場。(受訪者供圖)


“苗繡蘊藏著生活儀式感”


1964年,劉亞麗出生於貴州銅仁石阡的一個侗族家庭。在海外闖蕩多年,她一直想讓家鄉的傳統手工技藝被更多人看見。2018年,劉亞麗推出自己的藝術服裝品牌“琇”。她說,想要讓貴州“高定”走向廣闊舞臺。


為了對苗繡、蠟染有更深入的瞭解,劉亞麗先後前往貴州16個鄉鎮調研考察。“苗族女性自幼便學習蠟染、刺繡,代代傳承。”她說,自己挨家挨戶上門走訪了當地的手藝人,仔細觀摩她們的作品,記錄每個紋樣、針法,聆聽背後的故事和寓意。


圖為貴州省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苗族民眾身著盛裝,載歌載舞。 賀俊怡攝


每逢重要節日,苗族女性會盤好長髮,戴上精緻冠飾,銀項圈與銀手鐲叮噹作響,針腳細膩的銀飾隨著步伐輕輕晃動。“她們親手繡出的紋樣每一處都藏著巧思。衣襟彩線飛針,蝴蝶媽媽、各式魚紋躍然布上。我能明顯感受到她們對生活的熱愛,還有那份認真又鄭重的儀式感。”劉亞麗說。


劉亞麗稱,貴州苗繡針法細膩、工藝繁複,強調對稱的美感。由於苗族支系繁多、分佈廣泛,刺繡作品也有所差別。無數精美圖案蘊含著對自然的崇敬,也有對生活、對節令習俗的洞察。


“帶著繡娘作品走向海外”


“所有走秀的服裝都出自貴州的繡娘之手。”劉亞麗說,如今不少貴州婦女不用離開家,在照顧老人和孩子的同時,就能靠做蠟染、繡活兒掙錢。“這樣一來,既傳承了手藝,自己也能有份收入,日子過得更有奔頭。”她說,如今貴州苗繡產業發展態勢也越來越好,讓傳統手工藝有了新希望。


圖為秀場模特展示服裝。(受訪者供圖)


劉亞麗說,以水族馬尾繡和苗族破線繡服裝的製作為例,需要7位繡娘同時開展工作,花費2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想要在創新中擁抱時尚,展現出苗繡新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打造精品。”她說,從設計、畫稿、選料、再到蠟染或刺繡,工序繁雜且環環相扣,不能偷工減料,這樣才能保證服裝的手工價值。


如何在保留傳統手工藝的同時,更符合現代審美與市場需求?2022年,劉亞麗與貴州手工藝人合作,嘗試把蠟染融入真絲面料。


圖為劉亞麗(右一)在活動現場接受採訪。(受訪者供圖)


劉亞麗回憶稱,棉布厚實,真絲輕薄,畫娘們需要反復摸索練習,才能提高蠟刀在真絲上作畫的穩定性。“此外,傳統方法往往存在染色不均勻的問題,嘗試了很多辦法後,我們通過將傳統植物染色和靛藍染色技術結合,破解了這一難題。”


今年劉亞麗已經完成了4場時裝秀。“看著帶有家鄉民族特色的服裝被那麼多人喜歡,心裏特別踏實。”劉亞麗說,未來會繼續讓這份獨特的“民族風” 時尚走向更多舞臺,讓大家瞭解貴州苗繡的故事。


編輯:楊帥

来源:中國僑網(金旭)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