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老冠祥撰文报道)据历史记载,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曾派遣采药使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瀛洲山寻求不老草。徐福被视为中国一位古代伟大航海家。
徐福赴日途经韩国。据韩国西归浦传说称,徐福曾到过瀛洲山--南韩第一高峰的济州岛汉拏山,徐福在瀛洲山(汉拿山)求到不老草(灵芝菇, 岩高兰, 金光草, 玉芝等)之后,在经过正房瀑布岩壁上刻下了“徐福过之”(徐福到此一游)字样,“西归浦”便由此得名。朝鲜末期学者金锡翼编纂的破闲录中有这样的记录,'1877(高宗14年)济州牧师白乐渊听说了徐福过之这一传说之后,就在正房瀑布的绝壁上拉上绳索,把他的字句拓印下来。总共12个字,笔画如小蝌蚪,头部较粗,尾部较细,为中国古代的蝌蚪文字,无法解读。
2005年,中国山东省龙口市将于四月间赠送一座巨大的秦始皇采药使臣徐福的花岗岩雕像,以纪念两千多年前徐福曾东渡济州道西归浦。徐福雕像是由中国著名雕刻艺术家鸠志海设计,包括高约一米的底座在内,总高度为三米,以白色花岗岩雕刻而成。
韩国巨济岛有另一处“徐福过之”石刻,但1959年时台台切掉了石刻。
中国著名大史学家司马迁说,徐福到了“平原广泽,止王不还”。但是,这个“平原广泽”是哪里呢?现代的学者研究相信,当年徐福抵达的所谓“平原广泽”,人们普遍认为就是今天的日本。在山梨县,日本人尊徐福为纺织的神;在秋田县,有传说中的蓬莱岛;在佐贺县,有一种名为「不老不死」的植物,日本只有这个地方的方言称呼这种植物是「不老不死」,于是他们猜测徐福曾经居住于此。目前和歌山的新宫市,不但有徐福庙、徐福公园,还卖着徐福寿司、徐福茶等等商品。
在日本佐贺市,有一个御手洗井户的传说(佐贺市诸富町),上陆后徐福一行为了用水而挖了一口井,并用这口井里的水洗手。后来这口井就被称为「御手洗井户」,直至今日还被虔诚的供奉着。佐贺市诸富町寺井(日语发音:TE RA YI)的地名据说就是从「御手洗」(日语发音:O TE A RA YI)演变而来的。
在佐贺市诸富町的新北神社,有一棵神木「白檀」,相传是徐福上陆后为了留下可作纪念的东西而种下的。 「白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枝繁叶茂,富有生机。 「白檀」是属于温暖地方的树种,在日本国内几乎没有自生的前例,像这样具有2200年历史的古树更是罕见,被视为徐福上陆的证据。神木至今现在还矗立在神社里。
一位中国人2009年在其博客<wubin53的博客>中称,(他在)当地日本朋友的陪同下,从福冈出发,驱车前往佐贺市,寻访那里的徐福遗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了位于金立山谷中的“徐福长寿馆”。金立山是佐贺地区脊振山脉的主峰,海拔高500多米。在山脚下,以“徐福长寿馆”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宽阔而秀美的徐福纪念公园,种植着多种名贵的草药。“徐福长寿馆”是日本政府投资3亿日元建成的,中心大厅供奉着徐福的白玉全身坐像,两侧陈列着日本各地的徐福遗址图片,以及介绍徐福东渡事迹的历史画卷。最有特色的是这里还展示了许多草药的标本,体现了徐福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文化主题。从“徐福长寿馆”出来,我们驱车行驶在狭窄蜿蜒的山道上,登上了金立山顶。传说徐福登金立山后,在此石旁建房居住,常依此石看书,因而得名“御宝石”,是金立神社的重要象征物。
从金立山顶望去,前面是一片广阔的平原,远处则是笼罩在云雾中飘渺的大海,这里是否是徐福的“平原广泽”吧?
在佐贺的金立市乡村里,徐福作为一个知识和医药之神受到人们的膜拜,其他还有水神和农业神。村民们称徐福为“金立先生”。
据说,每年4月27日,当地都要举行为时3天的“徐福大祭”,这是佐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祭典。每年秋收后,当地居民要以“初稻”奉献金立神社。佐贺平原是日本稻作的发祥地,日本人深信这些农作技术是徐福传给他们祖先的。那时候,金立神社和整座金立山都会出现热烈而欢庆的场面。
那里还有一幅古壁画,描绘了徐福的到来和他与金立市的关系。这是17世纪一位艺术家的作品,现在已成为金立寺的一件宝藏。在金立市每遇干旱,村民便会来到金立寺,把徐福的画像放进一个便携神龛中,在市里游行祈雨。游行时,便携神龛的后面总是跟着一条36米长、2吨重、用草和竹叶制成的巨龙。整仪式被称为“雨乞行事”,每隔4至5年在8月8日举行。这是个热闹 的仪式,参加者要用力击鼓,请求上天降雨。1724年,在金立市附近的千布发生一场严重的干旱,进行完这种仪式后,一场雷雨从天而降,洒遍整个城市。
另一处福的遗迹在日本纪伊半岛南端的熊野县新宫市,当地有一处与徐福有关的重要遗址“徐福公园”。据日本《和歌山县史迹名胜志》、《同文通考》和《三重县药业史》等文献记载,两千多年前,徐福一行在此地登陆,散居于熊野平原,并在本地向土著族传授农耕、捕鲸、医药、制陶等技术,从而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徐福公园是1994年重建的,坐落新宫市火车站的附近。徐福公园的大门前,是一座仿中国风格的大门,飞檐斗拱,雕龙画栋,十分气派。走进公园,中间是一洼湖水,被命名为“不老池”,池边种植了7棵天台乌药,长生不老之精髓从它们的根茎部渗入池水中。池边,坐落着一座显得十分古奥的石质徐福雕像。两棵高大的楠树下有一座墓碑,镌刻着“秦徐福之墓”的字样,出自一位高丽书法家的手笔,由绿色片岩勒刻而成。徐福墓碑右侧,有一个未经雕磨的绿色片岩立石,铭之“七冢之碑”。相传徐福七位重臣之古墓,或说是徐福的7个亲信,原呈北斗星之势分布在徐福墓四周,以日夜守卫着自己安息在地下的首领的陵寝。年代久远,“七冢”早已不复存在。日本大正4年(1914年)建“七冢之碑”奉祀于徐福墓旁。徐福墓左侧,有昭和十五年(1940年)建立的徐福显彰碑,横镌“秦徐福碑”四个篆字,2000多字的碑文记述了徐福对日本文化的贡献。一块质地为汉白玉的大理石卧碑,正面镶嵌的黑理石板上刻有徐福生平说明以及徐福东渡登陆图。
新宫市郊区有阿须贺神社,神社坐落在熊野川岸边,背靠一座名叫“蓬莱山”的形似倒扣碗的小山丘。阿须贺神社也是一处纪念徐福的神社,建有“徐福宫”。徐福宫是一座全石结构的建筑,雕琢精致,古朴典雅,供奉着徐福的牌位。宫前20多米的甬道旁,立有一座方形石碑,刻有“徐福之宫”四个大字。在神社的一侧,还有几座纪念徐福的诗碑,其中以“祖元禅师诗碑”最为瞩目。1279年,南宋禅僧无学祖元应日本镰仓幕府执政北条时宗之邀,在日本镰仓建立圆觉寺。1281年,他去徐福墓园祭拜,并赋《徐福祠献香诗》一首,是记载熊野地区徐福传说的最早文献。诗曰:
先生采药未曾回,故国山河几度埃。
今日一香聊远寄,老僧亦为避秦来。
明洪武九年(1376年),无学祖元的第四代徒弟中津绝海来中国留学。明太祖在英武楼召见了他。谈话间,明太祖问起日本熊野徐福庙古迹,中津绝海法师即席作了一首《应制赋三山》绝句:
熊野峰前徐福祠,满山药草雨余肥。
只今海上波涛稳,万里好风须早归。
明太祖看到这首诗后,兴致即起,当场步中津绝海诗韵和了一首:
熊野峰高血食祠,松根琥珀也应肥。
当年徐福求仙药,直到如今更不归。
1402年,明惠帝派遣禅僧道彝天伦和一庵一如出使日本,二位法师在日本碰到了中津绝海高僧,中津绝海捧示朱元璋御赐诗轴向两位中国法师求和诗。道彝天伦和一诗:
采药秦人旧有祠,春风几见术苗肥。
老僧曾到中华国,御笔题诗赐远归。
一庵一如也和诗:
挂锡龙河古佛祠,一生高洁厌轻肥。
赋诗诏入金銮殿,携得天香满袖归。
徐福也成为中日在明朝时“外交红娘”。
在熊野川的岸边,可以找到“徐福上陆之地纪念碑”,这座石碑记载了为寻找蓬莱山而来的徐福由此登陆第一步的地点。
在日本佐贺市诸富町为重(诸富铁桥展望公园),还有一条叫「徐福自行车运动车道」,当地的日本人在起点处,树立了一个徐福人像的陶瓷板浮雕,记载着徐福到来的历史。徐福自行车运动车道是在旧国家铁道佐贺线的遗迹上改建出来的大约长5千米的自行车道,平成3年(1991年)的时候竣工。徐福与自行车有甚么关系,令笔者甚为费解!
当年徐福授命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仙草,日本自古以来就流传,深谷腹地有一种神奇的植物果实,古书中名为「千岁」,大小和核桃一样又甘甜,听说吃了就可以续命!19世纪时,一名日本植物学家曾经有去过仙岛,找到了千岁,并且给朋友写信,我找到了珍稀品种,当年中国所说的仙药呀。日本的祝岛上有一种水果,以前是叫千岁。千岁就是当今的野生猕猴桃。
日本各地有关徐福遗址20多处,传说地50多处。另有统计称,日本如今有徐福墓5座,祠庙37座,因徐福登临而得名“蓬莱”的山13座。
根据中国文献的记载,徐福渡日是公元前210年的事情。徐福入海,最早记载是《史记》,后来的《三国志》和《后汉书》也同样将此事当作信史加以记录,更明确地提出了徐福的滞留地就是会稽、东冶海外的亶洲。那个时候日本还没有文献这回事儿,日本最古老的文书,要到公元920年的《义楚六帖》中,提及了日本僧侣谈到徐福去过蓬莱山也就是富士山。1339年的北畠亲房的《神皇正统记》,记载徐福传说的文献。从这以后,关于徐福渡日的传说便在日本流传起来,收录徐福传说的书籍也逐渐多了起来。
日本山梨县却有一家收藏的《宫下富士古文书》中对徐福此人有详细的记载,据说这本书乃是存世的孤本,收藏此书的一家将其视为珍宝,全书共20余万字,全部用毛笔书写的汉语,后来又复印出版了300套,乃是记录了徐福东渡日本最古老的一部典籍,也揭露了徐福在日本的世家情况。据书中所说,徐福是在日本第七代天皇时期渡来的日本,他先后到达过九州岛、四国和富士山等地,后来又将自己的七个儿子改成了日本的姓氏,分别是福冈、福山、福岛、福田、福畑、福海和福海,而他的七个儿子被分别派到了不同的七个地方居住,而徐福仍自称为秦之徐福,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其后代早已遍及日本各地。
日本NHK电视台制作的书籍调查,经过DNA的分析,日本人的DNA有25.8%是中国人特有的基因类型。
徐福团队的后代在日本则有3000多万人。据「戴德昌科学网博客」述述一位对徐福有广泛研究的日本学者钣野气峰,他在早稻田大学做研究工作。他说徐福和他留在日本的随员繁衍了成千上万的后世子孙,茶褐色眼珠的日本人都是齐部落(即徐福所属的部落)的后裔。这些日本人中许多人都姓斋藤,汉语中的意思就是“齐”。至少有30%的日本人有中国血统,是徐福随行人员的后裔。
有日本人曾拿出过族谱给中国人看,以此来证明他们是徐福的后人。
有说在日本若有姓秦,或是姓氏中带有福、波多、波田、羽田、畑等字的很有肯能和徐福或是与他一起东渡而来的中国人有关,有可能是他们的后代。
日本人只说天皇神族是渡海而来的,却不说是从何而来的。日本一直不愿公开皇室古坟的考古发掘?英国媒体猜断:日本天皇可能是中国人后裔!
上世纪50年代,香港学者卫挺生考证说日本的神武天皇就是徐福,此人还成了一本叫做《徐福入日本建国考》的书递交给了相关部门。现任日本天皇之弟三笠宫读了此书后,对此深信不疑,甚至还提出了徐福就是日本神武天皇的论断。日本裕仁天皇的御弟三笠宫曾说:“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
日本史书《日本古事记》记载:“男神伊奘诺尊和女神伊奘丹尊,二人自天国而来,驾驶鹢鸟船下降(日本)。”鹢鸟船就是船头上雕刻着一只鹢鸟的船,这种鸟被称当成神物。在《诗经》里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这里的玄鸟就是鹢鸟。从战国到秦初,鹢首船都是水军的护航船只。如今在我国蓬莱,至今仍然有出土的鹢鸟船残体。日本没有这种鹢鸟,更没有这种鹢鸟船。徐福是带着海军去的,因而拥有这种船是理所当然的。日本传国之宝——天丛云剑、八咫镜、和八坂琼勾玉都是秦代之物。日本学者饭野孝宥认为:历来人们认为徐福就是神武天皇,其实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那就是鹢鸟船的历史更比传国三宝(镜、剑、玉)更远,更能说明问题。徐福从海上来,船是必需之物。鹢鸟船与男神、女神的传说相互印证,又与散落在日本各地的民间传说相互印证,种种迹象表明了这种推测的正确性。为此,饭野写下了《弥生的日轮——徐福的传说与古代天皇世家》一书,对这种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
日本前首相羽田先生曾于2002年专程去过徐福故乡—连云港赣榆徐福村祭奠,他多次表示,羽田家族之根来自中国,祖先是徐福。
日本各地研究或纪念徐福的机构多达90多个,有关徐福的祭祀活动多达50多。日中友好协会事务局长河野通广先生还专程向连云港徐福研究会副会长张良群先生赠送了日本的盘片——《徐福故乡的后代》。在日本为了缅怀徐福,日本南起鹿儿岛、北至青森县,先后兴建了六尊徐福雕像。日本徐福遗迹相关地区,也纷纷兴建徐福长寿馆、徐福文库、徐福资料馆,在日本佐贺市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
「中新社」2005年引述神奈川县日中友好协会、神奈川徐福友好协会的田岛孝子女士在此间如是说:“徐福子孙墓坐落在神奈县的庙善寺内,当我发现时,我确信有着二千二百年历史的徐福东渡真的来到日本。”
该墓坐落在神奈川的庙善寺,在福冈家世代墓的左侧。墓文经过专家考证,大意是,他的祖先是秦朝的徐福,之所以以福冈为姓,是由于取徐福的“福”字,由此可以了解到祖先的故地,我们子孙一定要永远记住而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