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霞帔和萧后的凤冠

2018-11-09
老冠祥

(本报记者老冠祥撰文报道)中国古代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叫做凤冠霞帔,以示荣耀。

凤冠,因以凤凰点缀得名。凤凰是万鸟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庆典,如婚礼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霞帔是一种帔子,它的形状象两条彩练,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垂一颗金玉坠子。霞帔是一种帔子,它的形状象两条彩练,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垂一颗金玉坠子。霞帔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到了明朝,帔改为大领对襟是它的一大特点,所以又称为对襟长袍。


值得注意的是,据《唐史》记载:「士假绛公服亲迎」,这估计是婚礼可以用红色的开篇,但是也只是新郎迎亲穿红色,唐宋期间,新娘的婚服都还是青色的。「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是从明朝才开始的。


所以古代的新娘是不会头戴凤冠的,只会用一块红布把整个头盖着。新郎要到洞房时,才可以拿开新娘头上的红布。


要看真正凤冠,只能博物馆才能一睹其真容。


目前传世最早出的一顶凤冠是来自隋代的萧后的珍宝。


据史书记载:萧后是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但因生于二月,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为不吉,出生后就由萧岿的六弟东平王萧岌收养。萧岌夫妇收养萧氏不满一年,便双双去世。萧氏遂转由舅父张轲收养。但张轲家境贫寒,萧氏虽贵为公主但也要操劳家务。


开皇二年隋文帝夫妇为次子晋王杨广在梁国选妃,因为梁国诸公主的占卜结果皆不吉,而萧氏占卜为吉,少时受尽磨难的她戏剧性地成为晋王妃。


开皇二年成婚不久,萧氏便随杨广前往晋阳赴任。次年正月,生下长子杨昭,即后来的元德太子。开皇五年又生下次子杨暕,开皇六年生下后来的南阳公主。


史书记载在杨广夺嫡时,萧氏全力支持。开皇二十年,杨广终于如愿以偿被册封为太子,王妃萧氏亦随之成为太子妃。 仁寿四年,隋文帝驾崩后杨广登基为帝,册封萧氏为皇后。隋炀帝在即位后,多有失德,萧皇后婉谏无果。


大业十四年江都政变,身在行宫的杨广被叛军宇文化及等所弒,萧皇后带着幼孙、皇室诸女,被乱军带到了聊城。之后窦建德率兵攻城迎回皇后。随后已是突厥处罗可汗妻子的杨广堂妹义成公主将萧皇后迎往突厥。贞观四年唐太宗灭东突厥,迎萧皇后回京,回京后的萧氏得到了唐太宗的礼遇。


史书记载萧皇后崩逝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享年八十一岁,唐太宗以皇后规制将其葬于隋炀帝之陵。


1300多年后的2013年,隋炀帝墓与萧皇后墓在扬州西湖曹庄被发现,引起全国轰动。隋炀帝墓和萧后墓一共清理出墓志、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400余件套,其中有一件是极为珍贵的皇后礼冠,因其属于萧皇后,这件罕见的皇后礼冠此后被称作萧后冠。


萧后冠出自棺材外边的木盒里,所以考古人员推测它可能不是隋炀帝时期萧后使用过的,而是在她去世后李世民赏赐给她的。萧后冠是目前中国发现时代最早、级别最高、结构最完整的皇后冠。


不过,萧后冠出土时破损甚为严重。据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院长赵强介绍,当时他在位于扬州的考古工地看到,由于墓葬填土的机械性挤压,萧后冠出土时已经倾斜、坍塌,进而造成变形、移位。出土时,冠饰上的丝织品部分已腐烂,冠上的所有花柄残断,绝大多数花托破碎,所有花蕊严重风化。额托、博鬓及表面装饰材料均遭严重腐蚀和粉化,而且一些饰件间有粘连现象,给清理工作和文物保护带来极大困难。


萧后凤冠上有13朵花树,而不是隋朝皇后冠应佩戴12花树,当中真正原因是什么,考古什人员还是未有合理的解释。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的「三秦学者」杨军昌介绍,从萧后冠周围清理出大小铜钗12件、铜香炉1个、铜灯1个、额托1个、博鬓2个、花朵若干以及其他残片,饰件有水滴形、荷花形等多种造型。除了香炉、铜灯外,铜钗、额托、博鬓、花朵等实验室考古清理出来的文物,应该都是萧后冠的构件。

...

据项目组专家们对每一处构件的分析和研究表明,目前已知的萧后冠上包含的材料有金、铜、铁、玻璃、汉白玉、珍珠、木、漆、棉、丝等10种;工艺则包括锤揲、焊接、掐丝、镶嵌、珠化、鎏金、贴金、铸造、錾刻、抛光、剪裁、髹漆等12类,构件复杂程度、工艺精美程度远超想象。


在萧后冠饰内,考古人员还发现有棉花,是首次在南方地区墓葬中发现棉花。


萧后冠实验室考古工作从2014年5月开始,专家们用5天时间完成了萧后冠的保护性搬迁,并把萧后冠整体打包搬迁回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处理。


据了解,2013年在考古发掘现场就从萧后的墓室中清理出了8件钗。随后在实验室考古清理中又发现了4件钗,与史书中关于隋代皇后佩戴12件钗的记载相吻合。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曾有成功修复唐代公主李倕冠饰和唐代贵妇裴氏冠的经验,希望以往的成功能为萧后冠的工作提供借鉴作用。希望他们能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隋炀帝萧后冠进行了成功的仿制,为向社会公众展示奠定了基础。萧后冠成功被复制,并与原凤冠一同展出与市民见面。


萧后冠并不是中国最早出土的凤冠,最早集体出的凤冠是1957年在北京昌平县的明神宗万历帝定陵出土的四件皇后凤冠,件件都是珍品。这四件凤冠,其中三龙二凤冠,上有金龙三条,翠凤一对,镶嵌了红、蓝宝石一共95块,珍珠3426颗。十二龙九凤冠上装饰12条龙和9只凤,金龙或昂首,或直立,既有行走的,也有奔跑的,姿态各异。金龙下部则是呈飞翔姿态的翠凤。整个冠上共镶嵌宝石121块,珍珠3588颗。九龙九凤冠,正面上部为9条金龙,中部8只翠凤,还有一只翠凤立于背面上部。整个冠饰共镶嵌宝石115块,珍珠4414颗。六龙三凤冠,共镶嵌宝石128块,珍珠5449颗。


<责任编辑:杨帅>


来源:世界侨报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