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香港记者老冠祥撰文)2016年3月,江北区五里店融景城掘挖工人挖出了一枚沉睡了70多年的航空炸弹。经过市公安局专家鉴定,这是一枚出自重庆大轰炸时期的航空炸弹。炸弹由轰炸机投放,是日军用来专门摧毁重庆大型建筑物和兵工厂等地的。在目前重庆挖出的炸弹中,这种非常少见,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还是第一次收到这么大的航空炸弹。日军这枚航空炸弹长1.7米,炸药至今未失效。
专家分析,当时大量投放炸弹,可能投放的时候炸弹重迭了,有一个就没炸,落入泥土中掩埋起来。炸弹引信虽已损毁,一旦引爆,爆炸威力还是不可估量。这枚炸弹来自重庆大轰炸1938年~1943年期间,至少沉睡了73年。
3月24日,在重庆市公安局治安总队指导协调下,该枚重庆大轰炸时期日军投掷的航空炸弹被销毁。
不足一个月后的2016年4月,一工人从河堤又挖出一枚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掉落的航空炸弹。4月12日,重庆璧山区公安局治安支队从大兴镇取回了这一炸弹。
可见,重庆的二战阴影仍然没未完全过去。
据报,重庆市公安局每年都会处理重庆大轰炸时期遗留炸(炮)弹数十枚。
当年,日军对重庆常投掷的两种弹药,一种是九八式25号陆用炸弹,这种炸弹每颗重250公斤,落地爆炸后可产生近万枚弹片,爆炸中心45米以内都是死亡区。另一种是九八式七型6号燃烧弹,这也是日军首次使用燃烧弹对重庆实施轰炸。这种燃烧弹可以喷射出3000摄氏度的火焰,能持续燃烧10-15分钟,烧透20厘米厚的水泥屋顶,扬起5米高的火焰。
1937年11月,日本陆军航空本部通过了《航空部队使用法》,其中第103条规定:战略攻击的实施,属于破坏要地内包括政治、经济、产业等中枢机关,并且重要的是直接空袭市民,给国民造成极大恐怖,挫败其意志。
根据日本天皇裕仁意旨,日本军部曾制定“大陆令第241号”、“大陆令第345号”、“大陆令第925号”、“大陆令第1252号”等大本营侵华战略方略,将“敌国战略及政略中枢”重庆确定为“航空进攻作战”首要目标。从1938年2月18日至 1943年8月23日,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根据“101作战令”、“102作战令”等作战方案,联合对重庆实施“航空战略轰炸”,为期五年半,史称“重庆大轰炸”。日本轰炸重庆(日文称作「重慶爆撃」),其目的是希望透过制造大量平民杀伤,以瓦解对方抵抗的士气。
据北碚区档案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938年12月2日,日军总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向侵华日本陆、海军传达了「大陆令第241号」天皇敕令,亲自下令开始实施战略轰炸。
在重庆大轰炸时,日军除实施大规模无差别的狂轰滥炸,还想进行「暂首行动」,在重庆的蒋介石当时至少有三次险遭日本飞机轰炸毙命。
据日文资料指称:「重庆爆撃」(即重庆大轰炸)的主犯是时任支那方面舰队(即日军中国舰队)参谋长的井上成美。
重庆大轰炸中的「五三」、「五四」大轰炸的最高现场指挥官叫冢原二四三,他是日本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司令兼汉口日军W基地司令。苏联航空志愿队于1938年10月进驻重庆,10月3日下午以9架SB-3轰炸机对汉口机场发动的攻击,此次奇袭炸毁至少50架日军各式战机,并造成第一联合航空队司令冢原二四三中将重伤。
远藤三郎于1940年之后负责轰炸重庆的指挥官。
据日文显料称:先后参与重庆大轰炸的日军作战部队包括有:日军飞行第60戦队、飞行第98战队、第12战队、第58战队和日军海军机。日本海军航空队的轰炸机由汉口机场(武汉王家墩机场前身,日军称作W基地)起飞,连续轰炸重庆市中心区,并且大量使用燃烧弹。
目前日军战史上纪录第一次的对重庆战略轰炸是1938年12月26日,由日本陆军航空队自汉口派遣12架九七式轰炸机及10架伊式重轰炸机,当日下午1点飞抵重庆上空轰炸,但发现重庆上空云层浓厚根本找不到目标,因此只草草扔完炸弹后无功而返。
1939年1月7日、10日、15日再度发动攻击,共投掷了10.8公吨的各型炸弹,但同样的也没办法评估轰炸成效。
1939年5月,海军航空队接手陆军任务使用九六式轰炸机执行任务。5月3日及4日,日本海军航空队的轰炸机由汉口机场(武汉王家墩机场前身)起飞,连续轰炸重庆市中心区,并且大量使用燃烧弹。重庆市中心大火两日,商业街道被烧成废墟,3,991人死亡,2,323人受伤,损毁建筑物4,889栋,约20万人无家可归;同时被炸的还有外国教会及英国、法国等各外国驻华使馆,连挂有纳粹党旗的德国大使馆也未能幸免。
1939年间,日本飞机飞了14,138架次轰炸,并投下60,174枚炸弹。根据中方计算,造成28,463人死亡、31,156人受伤,13,871栋房屋遭到摧毁。
据汉口敌军事发言人之自供,三个月内敌机袭渝三十 八次,现则已逾四十次,出动飞机三千三百架(累积计算),投掷炸弹二千五百吨。
据中国吉林省档案馆收藏的一封1939年9月一封信件,收信人为启东公司M。杰特森,他在信中,描述轰炸重庆时写道:“在这个夏天一开始进行了连续3天的集中空袭,在此期间投下的炮弹导致1万多人受伤,30户人家烧毁,1/5城市街区遭到破坏。有好几个炮弹落在了英国总领事馆的区域内,导致25名支那人惨死,在瓦砾堆里发现8名孩子的尸体。”
1940年5月,日本大本营指示由陆、海军联合实施空中作战,由陆、海军联合发动「101号作战」,同时对中国后方轰炸。陆军第三飞行集团主要以山西运城为基地,海军第一、第二联合航空队主要基地为汉口。主要兵力为九七式重型轰炸机36架、中型攻击机90架(不含备用机)。
第三飞行师下属轰炸机部队第三飞行团团长远藤三郎少将在1940年8月任官后多次同乘轰炸机视察对重庆轰炸效果,也参加了101号作战。
由「岛田繁太郎大将备忘录」中记载当时海军轰炸重庆的片段纪录,101号作战的主要攻势集中在1940年7月28日至8月31日,海军在这段期间共轰炸20批次,使用了2050架次陆上攻击机、201架次舰攻/舰爆、99架次舰战、39架次侦查,消耗94枚800公斤(八○番)炸弹、2906枚250公斤(二五番)、11148枚其它型号炸弹,共15036枚各式炸弹。8月19日的轰炸尤为惨烈,日本海军投入超过140架轰炸机,重庆2,000多户民居被毁。到1940年9月初的统计,当年日军对重庆实施72架次轰炸,共发动4445批机次攻击,投掷了3千吨以上的各型炸弹。
2015年,重庆市北碚区档案局首次向社会披露了由日军随军记者、日官方媒体所记录的关于「重庆大轰炸」第一手史料,战时的日本媒体刊载从1940年4月22日至8月9日期间重庆经历了26次屠杀式轰炸。
1941年初,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先向中国集中力量空袭,发动名为《102号作战》的大规模轰炸。在1月至8月,超过3,000架次飞机空袭重庆,当中包括夜间空袭,造成重庆大量居民死于日军的空袭中。
在102号作战结束后,1941年9月3日他向上级单位第三飞行集团指挥官木下敏中将提出「重庆爆击无用论」。
据统计,重庆大轰炸期间,日军出动战机9,513架次,执行轰炸任务218次,投弹21,593枚
2014年,重庆市抗战研究专家花费7年时间,确定了2660名遇难者同胞名单。该名单不仅有名有姓,还有死亡年龄、生前住址等。这份名单的确认,填补了「重庆大轰炸」无受害者资料的历史空白。根据档案统计,这场持续6年多的大轰炸,共造成整个重庆范围内32829人伤亡,让172786人成为了灾民。
重庆大轰炸时,国民党政府为加强重庆空中防务,成立了防空司令部,任命刘峙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刘峙随即向军委会要求成立了专门的防空部队,下辖通讯队、防护大队、担架营、工程大队、机踏车排、警报台、对空联络哨、情报传递哨等部门,直属防空司令部。
重庆大轰炸的主角之一,三菱97式轰炸机。三菱97式轰炸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陆军一派主要的重型轰炸机,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重型轰炸机,飞行速度为478公里/小时,但它的载弹量较小,仅有1000公斤。
重庆大轰炸中,中国空军也击落了部份日军战机。据中国吉林省档案馆收藏收藏1939年日本宪兵队扣押的一封信中写道:“空袭警报拉响后,中国战斗机马上迎击日本飞机,展开了空中战斗,击落了3架日本飞机。坠落的日本飞机被运到重庆,陈列在群众面前,供市民参观。”
当年西方传媒对日军重庆大轰炸予以广泛报导,据研究指出,以 1942 年为例,《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有 400篇与重庆相关的报道,《时代周刊》有 86篇,而《纽约时报》则有 1 572篇。
重庆大轰炸期间关于财产损失的情况,各种档案记载及文献研究数据说法不一,《抗战时期重庆的防空》一书统计,1939年至1941年,因日机轰炸造成的房屋损毁9570栋31481间;《重庆大轰炸》统计为9250栋33300间;《重庆市防空志》统计为17452栋37182间;《重庆通史》统计为「炸毁房屋17608栋,使繁华的重庆市区大半化为废墟,财产损失无法计数」;《日本侵华暴行实录》统计为17462栋。
重庆市自1998年以来,每年的6月5日,定为重庆大轰炸纪念日。
战后,重庆大轰炸中的受害者代表化了长达9年时间,向日方提出控诉索赔。2015年2月13日,部分大轰炸受害者赴日本参加庭审前,在较场口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与出庭代表、声援团志愿者合影壮行。2月25日下午,重庆大轰炸民间索赔案一审在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宣判。法庭宣布188名中国原告败诉并驳回其诉状。重庆大轰炸民间对日索赔团中方首席律师林刚对判决结果评价为“草率”。
重庆大轰炸对日民间索赔的一审虽然败诉,但这次宣判引起的关注是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