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驻香港老冠祥撰文)朝鲜人大量来华,日本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便记载:唐代在中国东北部黄海沿岸地区,曾经存在一些新罗人的侨民社区,被称为“新罗村”“新罗坊”,以及新罗侨民从事宗教活动及接待新罗客僧的院馆“新罗院”。
“南安新罗村,也与山东的登州、青州、淄州等地的新罗村一样,建有以‘新罗’命名的佛教寺院,这可从文献记载得到证实。”叶恩典说,中国东北部地区新罗侨民建立的“新罗村”,主要位于水路交通较为便捷的地带,和远在南方的南安新罗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其相似,均与中国对外海上交通的重要港口关系密切。
位于泉州南安市霞美镇的新罗村,疑似古代新罗国(位于现朝鲜半岛)人沿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后形成的村落。泉州海交馆副研究馆员叶恩典查阅资料发现:清康熙修纂的《南安县志》和南安《丰州志》,均有记载:“二十二都,(在)县西北二十里。在宋为礼顺里,统于唐安乡……乡有十二:曰后田、曰长厅、曰新罗、曰溪洲……”“新罗村在元、明、清属南安县二十二都(元代以前不详)。”可见,新罗村早在宋代就已经存在。元明两朝,南安曾发生饥荒、大旱、大水等自然灾害,新罗村原住民纷纷逃离村庄。即便如此,“新罗村”这一村名却一直保留至今。
南安政协文史委员洪少霖说,新罗村双溪口,毗邻晋江中游,扼泉州与内陆地区水路交通要津。“千年前,新罗村双溪口附近,曾经有一座新罗禅院,内有数十座殿堂耸立,信徒者众。”宋元时期,得益于双溪口流域的地理优势,新罗禅院繁荣一时。他走访新罗村后,写下的《南安新罗村:海丝与新罗国之缘》。
南安新罗村一位年过70岁的村民王培元老人介绍,新罗村内原来有一座新罗禅院,大家习惯称为“和尚寺”,不过从记事起,寺院已经荒废,但村庄里至今仍有烛台、石水壶等古物,见证新罗岁月风霜。
在距离古寺遗址南面50米处的山坡上,曾有一座墓塔。1984年,村民修建房屋迁移塔墓时,发现里面有一块砖碑,碑文简述当时寺院由繁荣走向没落,从原来的数十座殿堂,到仅存三大殿堂和零星小殿十来座。据介绍,元代末期的至正年间,新罗寺被大火焚毁。更令人遗憾的是,洪武十八年(1385年)僧人纯宗重建的寺院以及历代建寺的碑记石刻已不复存在。《八闽通志》和《南安县志》均有关于新罗寺的简单记载。《南安县志》云:新罗寺,在二十二都,宋末里人柯使舍地建。元至正火。明洪武乙丑(十八年),僧纯宗重建,今废。由此大致可知新罗寺最迟建于南宋末年,而建造新罗寺的柯使是否是新罗籍人士已不可考
王培元老人收藏了有十多件新罗古物,其中就包括一些寺庙遗物。从2007年开始,已有14批韩国人前往南安新罗村寻根,其中不仅有韩国光州大学教授,还有慕名前来采访的韩国地方电视台。
据泉州海交馆副研究馆员叶恩典介绍,泉州老城区的高丽巷,南安十三都的高丽厝,永春七都的高丽村以及肇基者之一林佛生的“高丽墓”等,均与新罗国和高丽国有关系。
南安雪峰寺是为纪念唐末禅宗高僧义存禅师而建。作为唐末一代高僧,他的弟子遍布海内外,其中就包括新罗国留学僧玄讷禅师在泉州福清寺(在今丰泽区北峰镇石坑村)弘法,大无为禅师返回新罗国弘法。义存禅师的弟子,又有多人将所学传授给中国和新罗的求学僧。
1975年在韩国近海发现了一艘由中国宁波港出发的元代中国船舶,这条船长34米,宽11米,重200吨,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有价值的中国古代贸易船,也是现存最古老的船只之一。考古队员从沉船里发掘出了两万多件青瓷和白瓷,两千多件金属制品、石制品和紫檀木,以及800万件重达28吨的中国铜钱,这一考古成果震惊了全世界。沉船上有个铜制称砣刻着“庆元路”字样。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条沉船是从庆元(宁波)出发。因为史料记载当时元朝与日本的贸易主要通过庆元路进行,龙泉窑瓷器也主要通过宁波港外销;另外,明显有“庆元路”标志的称砣、瓷器用具等遗物也可证明这一点。现时,这艘巨大海船的残骸,和船内发现的这尊浙江龙泉窑观音瓷像,收藏在朝鲜半岛的西南角韩国木浦市海边的博物馆内。
2012年12月,在浙江博物馆武林馆举行一个名为“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品暨高丽青瓷特展”。本次展览共展出新安沉船出水文物近300件(组)及各时期高丽青瓷89件,充分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辉煌历史、中国与东亚各国相互交流影响,也被视为韩国新安出沉船出土的文物首次回“娘家”。
到了高丽王朝,其统治地区大体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高丽王朝当是中国的藩属国,因此高丽每年都要向元朝进贡,其中一项贡品便是美女。这些高丽美女因为身份低下,最多做个妃子,都不可能成为皇后。但在元朝,有一个高丽美女嫁到中国,还做了皇后。她就是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皇后奇氏。
奇氏在十几岁的时候,被高丽王作为贡品献给元惠宗,也就是元顺帝。虽然奇氏在元朝是身份低下的高丽女子,但是她在高丽是身份高贵的贵族。据说奇氏的美貌在高丽数一数二,连元惠宗都被她迷倒,于是宠幸了她,随后还立她做妃子。
元朝末年,因统治不稳,朝廷内部也发生叛乱。元惠宗第一任皇后钦察氏的家族谋反,可惜被丞相伯颜带兵平定了,钦察皇后也受到牵连,被废掉皇后之位。随后,元惠宗想顺势立奇氏为皇后,但伯颜却极力阻止说:“奇氏是身份低下的高丽人,不能立为皇后!”元惠宗无奈,只得立另一个妃子弘吉剌氏为皇后。奇皇后(奇承娘)的事迹还被改编为韩剧,拍成《奇皇后》,由韩国漂亮女星河智苑主演,并且很卖座。
影响所及,元朝诗人张昱写下了诗句:
宫衣新尚高丽样,方领过肩半臂裁。
连夜内家争借看,为曾着过御前来。
描写了元朝末年,北京曾吹「高丽风」,高丽服饰深入寻常百姓家。
由于明朝历代皇帝后宫广纳高丽妃子的缘故,所以关于明成祖生母究竟为谁的历史疑案,也与高丽妃子大有关系。民国初年,中国史学界曾为此案有过笔战,著名学者朱希祖、傅斯年、吴晗、李晋华等人都曾撰写专文讨论过此事,各种说法纷呈。便其有提到明成祖生母可能是碽妃,而她很可能就是来自高丽。但碽妃的生平来历近似传说掌故,官书缺乏记载。明史学者朱希祖曾在其《明成祖生母记疑辩》中说道:“若高丽果有过碽氏为太祖妃或成祖母,则高丽史亦必大书特书,载其家世,如元顺帝皇后奇氏矣。”
明朝永乐、宣德两朝,中国后宫接受了8位朝鲜作妃嫔。其中,永乐时三次在朝鲜选妃,永乐皇帝不但喜欢上了朝鲜女子,而且接受了朝鲜民族的饮食习惯、文化习俗。
据《明武宗实录》记载,武宗派遣太监金义、陈浩为册封朝鲜国王世子(王位继承人)的正、副使,顺便商议选妃等事。所幸他们刚出发,三月十六日,只有31岁的武宗便崩于「豹房」(动物园,在北海西侧)。他们在辽东接到哀书,四月初十渡过鸭绿江,继位的嘉靖帝下令停止。
高丽在中国明清两朝提供17名女子作妃嫔。另外充作侍女、女史的女子64人,其中永乐朝22人、宣德朝16人、清入关前10 人、顺治朝16人。歌舞艺人、厨师,单是宣德朝就有100多人。这些高丽女性将朝鲜的文化风俗,包括语言、饮食、服饰、歌舞艺术、风土人情,带到中国宫廷,促进了中韩两个民族的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关系,起到重要的历史作用。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倪谦与司马恂作为正、副使出使朝鲜,担任远接使和館伴是郑麟趾。双方唱和的诗文,编成《庚午皇华集》,是为《皇华集》的第一部。朝鲜后来刊印成《皇华集》。
明朝还有一种文化产物流入朝鲜半岛的,据《朝鲜实录》载:明朝时期朝鲜王国从中国进口500本《列女传》的记录。《朝鲜实录》中记载了朝鲜王国为什么要引进《列女传》,当时世宗的儿媳也就是太子妃奉氏不仅酗酒还陷入了同性恋之中,为了转变她的思想,世宗特地让他读《列女传》。不久前,韩国在一堆古书中找到了汉韩双语版的一本古籍《列女传》,这本被韩国定义为“国宝”的古籍最初并不在韩国政府手中,而是在私人藏家手中,经过劝说,最终花费700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接近43万,买下了这本“国宝”。这下可让韩国学者欣喜若狂了。有报道称,韩国把中国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申遗了。
而在明弘治元年(朝鲜成宗十九年,公元1488年)正月,有一位露崔溥的朝鲜官员在渡海返里途中遭遇风浪,漂海13天后,在中国浙江台州府临海登岸。随后沿运河一路北上,再经陆路返回朝鲜,历时135天,成为明代时行经运河全程的第一个朝鲜人。崔溥回国后,奉王命撰写游历日记,是为《漂海录》。其所录内容,涉及明弘治初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以及沿途史地文物、名人古迹、市井风情等情形,成为研究明代社会及中韩交流的重要史料。崔溥所处的是朝鲜王朝(1392—1910),又称李氏朝鲜,简称李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王朝,历经27代君主,共500余年。
据韩国媒体2014年1月23日报道,韩国国立海洋文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23日表示,去年(2013年)4月到11月在全罗南道珍岛郡郡内面五柳里前海进行第二次挖掘工作,并挖掘出500多件文物,包括三国时代初期的土器、高丽王朝时期的青瓷、龙纹青铜镜子、疑似在朝鲜王朝壬辰倭乱时期使用的炸弹“石丸”等。
研究所介绍说,此次挖掘出的文物来自多个不同时期,其中被推测为在公元1世纪制作的两件瓦器保持完好的形态。调查发现这些土器的特点与从五柳里前海临近的海南群谷里贝冢挖掘的文物十分相似。研究所分析认为,这些瓦器类可能与当时的海上活动有关。
中国六朝各朝代一直与朝鲜半岛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与百济之间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迄今为止,在韩国百济故地已出土了不少中国六朝时期的陶瓷,这些器物可证实当时文化交流的部分情况。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