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荔枝湾的迁湾看广州水道治理工程

2018-12-11
老冠祥

   (本报驻香港记者:老冠祥报导)广州荔枝湾是一个水乡。在广州城区231主要河涌,荔湾区就占55条,总长达95公里。


 荔枝湾拥有2000多年历史,其故址可远溯到公元前206年赵佗南越王的时候。

359591567951745160.jpg


相传汉朝时,荔枝湾已开始种荔枝。南汉王刘长所经营的“昌华苑”建在荔枝湾这块地方。每年夏季蝉唱枝熟时节,南汉王在荔枝湾大摆“红云宴”,饱啖红荔。

677353236197601005.jpg

唐代时,今天的荔枝湾一带仍多为洼地,河涌纵横,荔枝夹道,其时广州荔枝已享盛名,每逢荔熟之时,“十里红尘,八桥画舫”。当时,荔枝湾有一座以荔枝驰名的园林——荔园,风景优美,为广州人游览胜地。根据文献记载,荔枝湾兴盛于唐。咸通年间(公元861年-公元875年),岭南节度使郑从谠在荔枝湾上建造荔园,诗人曹松在《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一诗中这样记述:“荔枝时节出旌游,南国名园尽兴游;叶中新火欺寒食,树上丹砂胜锦州。”可见唐咸通年间荔枝湾上已盛产荔枝了。

544586781654517221.jpg


 至南汉,南汉王刘在荔枝湾此建起了广袤三十余里的御果园“昌华苑”。


宋灭南汉,昌华苑区宫殿被焚毁殆尽。宋代,荔枝湾仍然是广州城外的风景区。

元代,皇帝忽必烈(元世祖)在荔枝湾建起了“御果园”,园内栽种800多棵柠檬树。屈大均《广东新语》中记载:“元时,于广州荔枝湾作御果园,栽种里木树,大小八百株,以作渴水。吴莱诗:广州园官进渴水,天风下熟宜檬子,百花酿作甘露浆,南园烹成赤龙髓。”里木树成熟后榨汁煎糖,制成舍里别(蒙古语,即解渴水)进贡,深得元世祖忽必烈和元成宗铁穆耳的喜爱。


在明代,荔枝湾为文人传颂,“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明代羊城八景之一的“荔湾渔唱”就是指渔民清早出江捕鱼,黄昏归舟,渔歌互答的诗情画意。

185872333110708328.jpg

清代,由于西关行商富贾多聚居西关涌的泮塘段附近,并陆续在此修筑园林宅邸,游人也因此而至。嘉庆道光年间,泮塘曾有富商潘仕成所修建的岭南一代名园“海山仙馆。“夏日,泊画船绿荫下,枝叶荫覆,渺不知人间有盫蒸气。”每当“荔枝红熟,绿树丛中,如缀如缯,游人乘画舫泛舟溪中,歌吹相鉴。”这一情景一直延续到1950年代初。


600363445281670755.jpg

 早年的荔枝湾风景怡人,一片水乡风情。

历史上,广州的荔枝湾,在驷马涌南的周门村,和象岗西面的芝兰湖(现广州市流花湖一带)相通,西至西场后注入珠江。大约是从今日龙津西路“风水基”起,顺下西关涌西至黄沙大道水闸为止。它的全盛期是清末至民国的近100年。

千百年来,荔枝湾是著名的休闲娱乐消遣之地,素有小秦淮之称,与芳村一水之隔,湾水出口处,可通石门与白鹅潭。


126925845186175259.jpg

在陈济棠主粤时期,荔枝湾甚为繁盛。


日军占领广州时,湾水出河口的珠江河道被日本人封锁,游客大减,荔枝湾渐趋萧。

48202205119481034.jpg

1940年代,随着广州城的扩展与人口增加,荔枝湾河溪两面成为菜农、贫民聚居之地,居民为建房屋砍掉荔枝树,加上成为工业基地,造成河流污染,再也难以适应荔枝树的生长。


1958年,当局开辟了荔湾湖公园,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桥,南至多宝桥,但水系的各条支流被填平变成街道;随着周围的工厂建立和人口聚居,新荔枝湾水系已经沦为臭水沟。从风水基至荔湾湖公园之间的一段在1970年代已不能行船了。1985年前后,荔湾湖至多宝桥的水道被覆盖。

739193632243172475.jpg

1999年,荔湾区政协提出了关于“复建荔枝湾故道”的提案。为了迎接广州亚运,打造亚运景观,方案在2009年落实,2010年4月开始动工。


2010年广州亚运前夕,荔湾区果断实施荔枝湾第一期工程。这一阶段斥资约1亿元,将藏在泮塘马路下743米长的一部分荔枝湾涌进行开挖复涌。

883469087957099070.jpg

东濠涌在明代以前是文溪的一条支流,北接云山,南连珠水,明代成化年间开凿为护城河,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广州目前唯一按原貌保留的一条旧城护城河。它全长7000米,沿途广州美食更是数不胜数,如优雅的北苑,广州人吃鱼生记忆地十八涌农家菜等。


河涌引进荔湾湖水,并在沿岸增建仿古建筑、翻新和粉饰景区周围的民居,来重塑荔枝湾风光。广州亚运让荔枝湾涌迎来新生,从历史重回现实。


据介绍,广州市水务部门在花地河南、北出口、广佛河及葵蓬涌口分别兴建花地河南闸、北闸、景观西闸、葵蓬闸,通过四闸联合调度,使花地河保证景观水位,向两岸支涌引清补水,有效改善了花地河水环境,增强花地河两岸的亲水性。


荔湾区则沿河建有秋水良宵、醉观百花、水岸茶巷、生态休闲、民风民俗、紫蒲湿岸、百花洲、春水江天等8个景观节点,营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水上绿道”,形成开放式的水景公园。“东濠涌水清,鱼跃,人欢,柳摆。”,“荔枝湾涌最有文化底蕴。”荔枝湾涌应该可以说是广州水利环境美化的一个成功典范。


“游河”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后在荔枝湾上兴起的游乐项目,每至盛夏,人们乘坐各式游艇、舢板,荡漾在河涌上,沿途重重红荔夹岸,阵阵荷香围裹,一片清爽醉人的景象。普通人家多乘坐较为简陋的小艇、舢板,而富有人家则乘坐装饰较为考究的花艇,豪华的是一种名为“紫洞艇”的楼船,这种船一般有三层,雕梁画栋,装饰甚为华丽,内部宽敞舒适,陈设亦豪华,可容纳数十桌筵席。


重视环保,更带来旅游的收益。现时,游船线路包括荔枝湾涌及荔湾湖,总长度达5公里,途经梁家祠、文津古玩城、文塔、陈廉伯公馆、海山仙馆长廊、等36个重要景点,夜游荔枝湾,沿途更有38组大型主题灯饰相辉映,充分领悟羊城新八景的韵味和魅力。游完船更能到荔园品茶,廊桥享用艇仔粥。


荔枝湾涌还可以扒龙舟。


2013年,首届“广州水上花市”将在荔枝湾及荔湾湖举行。当时,有10小艇“花枝招展”,船家吆喝卖花;行花街,却是水陆两相宜。

经过改造,荔枝湾涌已经成为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荔枝湾复涌后,水变清了,绿化多了,环境好了,也是老城区的一大名片。

871353497800781158.jpg


2010年7月,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涌挖涌工地上还出土一块儿光绪年间的“风水碑”,碑名为“禁在风水基内填筑示”,若隐若现的碑文也被附近居民顺着碑名解读为:“老祖宗时就已经不让在这儿建违章建筑啦!”


乘船游荔枝湾照片

不过,广州这场水道治理战仍未完结。具体来说,广州黑臭水体的整治目标是:到2018年底,35条黑臭河涌整治实现“长制久清”,102条黑臭河涌整治完成不少于92条(占比90%)、达到“初见成效”。


但是,在2018年10月30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广州市水务局局长龚海杰向大会对关于落实《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林永亮等41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议案〉的决议》实施方案情况作报告,目前列入计划的187条黑臭河涌中,已基本消除黑臭84条(包含国家清单中的34条),其余103条黑臭河涌正抓紧开展整治工作。


在2018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竞争性评审中,广州从47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委评审,携手沈阳、青岛、重庆等成为20个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

710836203950234667.jpg


这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竞争性评审,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联合举办。据了解,广东省仅广州一个城市入围。对入围城市,中央财政每个城市支持6亿元,资金分年拨付。


来源:世界侨报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