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出生的中国诗仙李白

2018-12-13
老冠祥


本报驻香港记者:老冠祥 报道)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的北部的城市托克马克(Tokmark),过去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名字,如碎叶城、八剌沙衮(Balasagun)、虎思斡耳朵等,如今名托克马克。


托克马克位于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斯坦的边界边上,北面是两者的界河楚河,托克马克距离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60公里,曾经是吉尔吉斯楚河州的首府。有土西铁路通往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城南为新建的工业区。


在今托克马克东南8公里处,有一处历史遗迹,名叫阿克·贝希姆遗址,那便是唐碎叶城遗址。碎叶城又叫素叶城。



碎叶河(又名楚河)河谷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呈东西走向,长200公里,最宽外80公里,两边雪峰平均高度3700米,山里多温泉,谷地气候宜人,可称得上丝绸之路上又一「河西走廊」。


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托克马克市(今属吉尔吉斯斯坦)的一位农民在耕田时,偶尔发现一块石头,经过专家辨认,石头是一个佛像的底座,共刻有41个汉字,上面提到了唐代安西郡都护杜怀宝。铭文中赫然刻有「安西副都护碎叶镇」字样。。


专家通过对比中国史籍《王方翼传》对杜怀宝的记载,这块石头和文字成为了左证碎叶城遗址在托克马克市的关键证据。考古专家们在托克马克市发现长达26公里碎叶城的城墙,并发掘出「大历通宝」等唐代钱币和其他文物。由此,李白故乡碎叶城千年之争终于尘埃落定,碎叶城就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吉尔吉斯斯坦也以此为荣。


2014年,碎叶古城再一次被世界所关注,当年6月,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包括古丝绸之路沿线33处历史文化遗址,碎叶古城遗址名列其中。


2017年7月12日至21日,中国敦煌研究院专家团一行6人首次赴吉尔吉斯斯坦开启考察中亚丝绸之路文化遗址之旅,也由此开启了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合作之旅。


敦煌研究院专家团历经10天的辛苦奔波,先后考察了吉尔吉斯斯坦2个州的10余处古代文化遗址,包括2014年列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吉国楚河州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红沟古城遗址)、布拉纳遗址、阿克·贝希姆遗址(碎叶城遗址)等3处世界文化遗产,纳伦州库姆·多波镇古城遗址及周边墓葬羣、阔克·塔什(蓝石)考古遗址、卡绍伊·卡尔衮古城、塔什·拉巴特古驿站、蒙纳凯勒迪古城(到达城)、沙勒达勒别克古城(马背城)等遗址。


根据中国著名学者郭沫若考证认为,今日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的托克马克附近,是中国唐朝著名伟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现在的甘肃秦安东),在武则天长安元年可能出生在西域的碎叶。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唐将王方翼所修筑碎叶城,以取代焉耆镇,成为西域所设之重镇,与龟兹、疏勒、于田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


最早记述碎叶城的历史文献是唐代僧人玄奘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记载:「清池(即伊塞克湖)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即碎叶城),城周六七里, 诸国商胡杂居也。土宜糜、麦、葡萄,林树稀疏,气序风寒,人衣毡褐。素叶以西,数十孤城,城皆立长,虽不相禀命,然皆役属突厥。」《大慈恩三藏法师传》还记载了玄奘在碎叶城见到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得到可汗所赠丰厚资助及通行国书,并派一名通解汉语的少年随行,一路护送西去。


如今的碎叶城遗址,经过千年的风化,这座唐代中国城已瓦解成为一座巨大的土堆,只剩下残破的断墙根基,只能大概看出正方形的城区,偌大的轮廓仿佛记录着曾经城市的辉煌。尽管碎叶城已经破败,但因为李白,这座中亚小城成了千古名城。


古城遗址能分辨出东城和西城两部分,据说是仿唐都长安城而建,遗址内不仅发现有整齐的房屋基址,还有两处寺庙废址。


在托克马克南方15公里处,有一座残存的堡垒的附近,建有11世纪的布拉纳塔(Burana Tower),现在只残存东半部的土丘。据信这堡垒可能是粟特人建立的,后来成了黑汗王朝的首都八剌沙衮(Balasagun)与西辽国首都虎思斡耳朵。这里曾经是古突厥的第二大城市。在托克马克南方15公里处、11世纪的布拉纳塔(Burana Tower)就是建在这个堡垒的附近,布拉纳塔原高54米,由于地震塔剩下20多米高。1972——1975年经过维修成现在的样子。布兰那古塔内部有台阶直通塔顶,可以看到古突厥第二大城市的全貌。


古塔的下边,是一个遗址公园,原来是喀喇汗国和西辽国的国都,叫巴拉沙衮。同碎叶城一样,是世界文化遗产。遗址公园里随处可见造型奇特的石人、岩画,石人、岩画是从四处搜集来,并集中在巴剌沙衮公园里。


碎叶城在西辽时成为首都,称为虎思斡耳朵。比什凯克在清时属于中国,1864年据《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被满清割让给沙俄。


2015年10月中旬,一场汇聚中国和中亚考古、文学界著名学者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围绕「李白和丝绸之路」展开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这是有关诗人李白的第一个跨国学术研讨会,有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也有说法是李白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在这次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几乎都倾向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一说。


对于李白出生地的研究,比较重要的确证是在李白还未去世时,曾有人为他的文集写的李《序》,序文中曾提到李白出生于中亚「条支」,而「条支」在唐代泛指西域边地。此外,在李白去世50多年后重修的墓碑中也提到了他出生于「条支」。


中国学者对李白的民族身份持两种不同的观点:中国近代学者陈寅恪先生《李太白氏族之疑问》,文章提出李白是胡人的说法。但另一位著名学者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该书反驳陈说,确认李白是汉族人。两位学术泰斗都将李白出生定在碎叶城,成为定论。


对李白持「胡人说」的人认为,李白具有少数民族血统,主要是因为他的父祖等生活在新疆和中亚地区,该地区少数民族聚居,他们多半是游牧民族。李白家族跟游牧民族或有通婚。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是陇西成纪人。陇西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一带,(也有说甘肃的)。李白的父亲李客在隋朝末年的时候出任任城尉。后来因罪迁徙到了西域,也就是碎叶城。李白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生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齐东方教授中提到,有史料记载,隋代朝廷发生一起大案,权臣李浑被告谋反,李浑、李敏等宗族30余人被诛,幸存的老幼皆迁徙岭外,其中一房便流入碎叶。学者考证,流寓碎叶的李氏一房,即为李白的五世祖,而李白就生于碎叶。


前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访问吉尔吉斯斯坦时,吉方一位年轻的女士用俄语向同期访问当地的中国的朋友介绍说:「唐代李白的父亲经商来到碎叶,李白就在这里出生,我们国家非常尊重大诗人李白,世代珍视并保护着它的诞生地。」


李白的父亲叫李客,在李白诗《侠客行》第一句中的「赵客」,有人认为实际是暗指他的父亲。李家在碎叶城生活了很多年,无人知道李家的来龙去脉。李客成年后,长的玉树临风一表的人才,受家庭影响自小饱读诗书,后来又练习武术,是个文武双全的才子,在碎叶这个异国风情之地,出现这样一个优秀又另类的青年,大受异族姑娘们的青睐。当时在碎叶城的突厥族有个练武世家,兄弟四人都是有名的勇士,他们有一个妹妹叫月娃,长得十分的貌美,被人称为碎叶城之花,由于李客经常和勇士四兄弟一块切磋武术,一来二去月娃就喜欢上了李客,并且和李客成了婚。


此外,李白的长相也像混血儿。唐朝诗人魏颢说他「眸子迥然,哆如饿虎」,还真有些不像纯粹的汉人。


李白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有说李白5岁的时候,父亲李客带着他及家人迁回了祖籍地陇西居住。


李白自四岁(705年)接受启蒙教育,从景云元年(710年)开始,李白开始读诸子史籍,开元三年时14岁(715年)——喜好作赋、剑术、奇书、神仙:「十五观奇书,做赋凌相如」。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开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写《长短经》的赵蕤为师,学习一年有余,这段时期的学习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25岁时只身出四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有一位毛铭教授这样形容李白:一个拿突厥护照的粟特子孙,七八岁抵达四川,十八二十岁沿长江行走,在峨眉山庐山天台山采矿炼丹,行迹遍及大江南北,成为大唐第一驴友和写唐诗最棒的胡人。这恐怕是毛教授的杜撰吧!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供奉为翰林。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据说是因为他作的《清平调》得罪了当时宠冠后宫的杨贵妃(因李白命「力士脱靴」,高力士引以为大耻,因而以言语诱使杨贵妃认为「可怜飞燕倚新妆」几句是讽刺她,而不容李白于宫中。


后来李白在洛阳和另两位著名诗人杜甫、高适相识,并且成为了好朋友。


天宝十一载(752),李白52岁,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游华山,南下回宣城,后上庐山。756年12月,李白被三次邀请,下山赴寻阳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幸得郭子仪力保,方得免死,改为流徙夜郎(今贵州关岭县一带),在途经巫山时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省马鞍山)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1岁,葬当涂龙山。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


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称为「三绝」。


李白不但是中国的诗仙,也因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成为吉尔吉斯斯坦的名人。在吉尔吉斯斯坦最高学府人文大学东方系系主任马是拉波夫表示,连接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传统纽带有两条:一是古丝绸之路,另一个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2012年,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阿卡耶夫在纪念李白诞辰1300周年活动上曾动情地说道,「在吉尔吉斯斯坦纪念中国伟大诗人李白诞辰1300周年,将成为吉中两国友好史册上的重要事件,古老的丝绸之路将吉中两国和两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托克马克市为了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大打「李白」这个城市名片,修造一座李白文化城。2017年中吉建交25周年之际,吉尔吉斯斯坦出的李白纪念邮票。这枚吉尔吉斯斯坦出的李白纪念邮票,就仿如李白获赠吉尔吉斯斯坦荣誉市民金锁匙一样。吉尔吉斯斯坦还想在中亚名城托克马克竖起李白的雕像。


现时,己有吉尔吉斯斯坦学者已将研究方向转向了「李白诗歌吉尔吉斯语翻译」。2001年,《李白诗集》首次发行吉尔吉斯文版本。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书店中,可以看到用中、吉、俄三种语言编写的李白诗集。李白已升格成为亚欧的国际级诗人。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带动下,汉语热悄然兴起。孔子学院在吉首都比什凯克、第二大城市奥什等地很受欢迎,一些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每年至少有好几千人学习汉语,李白和《静夜思》自然是他们的必修课。<责任编辑:杨帅>



来源:世界侨报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