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沦陷区的广播发展

2018-12-26
老冠祥


    (本报驻香港记者:老冠祥报导)1925年3月,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开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大连广播电台」。8月9日,由日本「关东州递信局」开办的大连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该台呼号为JQAK(第一个英文字母为J,按当时国际有关条例规定为日本无线电台呼号的标志),发射功率500瓦。依据到这一年年末的统计,实际收听人数不过2122名,且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居住在满洲铁道会社的日本侨民。此后,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华广播活动长达20年。


奉天广播无线电台:马路湾辽宁广播电台的大院内有一栋极具沧桑感的老房子。1927年底,是张作霖时期的奉天广播无线电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占领了奉天广播无线电台,并以「奉天放送局」的名义进行广播。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伪在东北建立「满洲电话电信株式会社」,接管了沈阳广播电台。到1938年,日伪将「奉天放送局」升格为「奉天中央放送局」,并于1938年10月对「奉天中央放送局」进行了扩建 。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政府一度接收,东北解放后,该电台回到人民手中,改名为沈阳人民广播电台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广播】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逐步侵占中国东北领土的同时,先后攫取了中国东北仅有的两座广播电台即沈阳广播电台和哈尔滨广播电台,并改办成日伪广播电台。


据日文资料称:1931年南京中央广播电台((XGOA,681kc))开播,是当时亚洲最大产量为75千瓦。这个高功率电台对频率为680 kc的日本福冈广播电台进行了干扰,因此在1933年9月1日之后,由于日本人的抗议而改为660 kc。


1932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新京」(即长春)成立。同年10月,「新京电话局」设立的演播室开始播音。


日人并成立「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简称「电电会社」、「满洲电电」,是控制伪满洲国电讯广播网络的中枢和经营电气通信业务的特殊会社(公司)。1933年,公司迁移到新京(今长春)。在大连、奉天(今沈阳)、新京、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承德设立七个管理局。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苏联红军接收「电电会社」,「电电会社成」为事实上的消灭公司,但法理上消灭的日期不详。


李职纯在<伪满时期日本政府对东北地区的舆论控制研究>(「西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指出:(日人透过)「满洲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和「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通过电影和广播的形式向东北民众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巩固殖民统治。


1933年,伪「新京放送局」播音,呼号为MTAY,发射功率为1000瓦。截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日本侵略者在当时伪满境内共建立日伪广播电台26座。


在日人控制的范围内,伪满和沦陷区、日本本土、日占朝鲜(满鲜交换,1935年)等四个地区间实现了远距离节目转播;甚至还将其广播网络范围扩展到了海外——不仅实现了意大利(1942)与德国(1943)等两国间的节目交流与转播,而且还开通了远至美洲和非洲的海外短波广播。

据日文资料称:在抗日战争前,中国有80多个广播电台,大多数是以广告费作为收入来源的私人广播,主要是音乐等娱乐节目。


【上海的「无线电波」攻防战】

据日文资料称:1936年,日本外务省,交通部和放送协会合作收购了当地外国资本的广播电台,并开设了Daito Broadcaster(「大东放送局」,XQHA)作为日本广播电台。1936年8月21日起,「大东放送局」正式开始播放日语节目。国民党政府对「大东放送局」的广播进行电波干扰,同时日本对南京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进行干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无线电波」攻防战。大东放送局与大上海广播局二者存在很大的差别。大东放送局的收听对象为在华日侨,以日语广播为主。


淞沪抗战爆发,上海的二三十座官办、民营广播电台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抗日救亡的广播宣传活动中。根据抗敌后援会制订的《战时广播电台统一宣传办法》,上海的民营台均以时事报告、劝募款物、战时常识、抗战文艺为主要内容。8月10日-29日,抗敌后援会组织上海各界名人吴蕴斋、王芸生、王云五、曾虚白、梅龚彬、洪深等80人轮流在上海、华美、大中华和中西4家广播电台举行筹募救国捐广播演讲。9月,抗敌后援会又与中国特种教育联合会举办无线电名人抗日救亡广播演讲,每日两次,每次由两人分别在两家电台同时演讲,其他电台转播。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从9月起,一方面请文化界人士在交通部上海广播电台作救亡播讲,前后共50多次。同时还聘请专人分别以英语、法语、俄语、德语、日语、朝鲜语进行对外广播,揭露日本侵华的反动本质,表明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10月20日,当时在上海的宋庆龄女士亲自到美商RCA广播电台发表了题为《中国走向民主的途中》的英语广播演讲。


到了日军占领了上海后,1937年9月,日本广播协会派遣技师来华做调查,决定在上海大力设置新的广播电台。10月,设置于上海日本人俱乐部有四层工作室的「大上海广播局」(呼号XOJB)正视开始运行。华中地区最大的广播电台由此诞生。「大上海广播局」的收听对象为中国人,主要播放汉语和英语的新闻以及时政评论。


【南京广播的变迁】

日文资料称:「七七」事变后,9月25日,南京的(中央台)XGOA站停止广播。据南京大学经盛鸿授在<日伪时期南京新闻传媒述评>(载《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3期)称:1938年9月10日, 日方正式建立「南京放送局」(中文称作「南京广播电台」)。日方当局深知广播的重要作用,一直由日军报道部直接管辖与掌握,由报道部的放送班主持,而不让南京各届伪政权插手。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41年2月汪伪政府「还都」南京近一年以后。


南京沦陷后,日军建立「南京放送局」(即南京广播电台),呼号XKJC,频率660千赫。台址廖家巷2号(今南京市第十五中学所在地)。1941年3月26日,伪中国广播协会常务理事韦乃纶等,到廖家巷2号进行所谓「接收」日军南京广播电台,为了混淆视听,蒙蔽舆论,把原来的南京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广播电台」播音,呼号由XOJC改为XGOA,与重庆国民党中央台的台名和呼号一样。汪精卫投敌后,伪「南京台」成了日汪鼓吹「和平运动」的工具。汪伪政权建立后,于1941年2月成立了「中国广播事业建设协会」,负责接收了各地的日军电台。伪中央广播电台,由伪中国广播事业建设协会理事王荫康任台长(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由黄燧接任台长)。日军报道部小森为电台顾问。电台第一广播科负责华语广播节目;第二广播科负责对日军及居留南京的日本人的广播节目。伪中央台从台长到台内各个科室,都被日军报道部严格控制。除小森为电台顾问,总揽全台一切技术大权外,各个科室也都派有日本人进行监视和控制。第二广播科则全部为日本人。


汪伪政府是很重视电台广播作用的,据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朱叶在<国民政府对汪伪「和平运动」的广播战>一文中称:(汪伪)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宣传会议」。会议开幕之后,汪精卫连同多个日军代表发表 多个广播讲话,强调了「加强统一思想战,统一舆论意志,促进全国宣传工作,并加强广播事业的建设」等会议精神。因此,伪中央广播电台成立之后,汪精卫十分重视广播的宣传作用,多次发表广播讲话。


该论文指出:整理1940年前后国民政 府与汪伪的广播战内容可以发现,汪伪政府的叛国言论往往都是从广播中首次播发,然后通过报纸的刊载进一步扩散的。


南京大学 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王 翔在<论汪伪南京市宣传处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制>论文中(载《扬州大学学报》2009年1月)指出,(广播一直是)汪伪一直推行文化统制政策(之一部份),1943年6月10日,汪伪又正式公布了《战时文化宣传政策基本纲要》。汪伪当局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要把整个 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广播等事业,绑在日本军国主义的空前扩大了的战争机器之上,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效劳。


据《国府还都》一书披露,1945年8月10日晚8时,陪都重庆已经获悉日本即将投降的消息,当时南京仍在日伪统治之下,汪伪国民政府宣传喉舌「中央广播台」的两个技术员收听到重庆的电台广播后,顿时热血沸腾,趁日本主管不在,迅即偷偷播发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南京城顿时沸腾了起来,鞭炮声立即不绝于耳。可见日人无法完全空制沦陷区的所有媒体。


据「维基百科」称:1945年8月10日早晨7时,日本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当晚,汪伪中央台工作人员冒险中断转播「大东亚联播」节目,改为转播重庆中央台播报的日本投降的消息,比8月15日昭和天皇玉音放送宣布投降早了5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中午12时,国民政府军统局南京站站长周镐来到汪伪中央广播电台,向市民宣告抗战胜利的消息,同时宣布南京日伪政权已由南京指挥部接管。


【日本佔領區的廣播情況】

日军其后还占领武汉和广州等地,在今华东和中南地区先后办起杭州、苏州和蚌埠等日伪广播电台19座。日军占领中国的主要城市,在各地军队的控制下,进行了广播。日本侵略者在其占领地区扶植的伪政权,及由伪「电电」、伪「中广协」、伪「华广协」等广播管控机构陆续出台了一批伪法规、章程、条例等,其重点除严密控制广播电台的设置、频率的分配外,还对收听工具和收听范围加以种种限制。


日文资料称:华北地区,1937年(昭和12年)战争爆发后,日本天津驻军停止了当地的广播,并使「满洲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新广播电台的建设和运营。8月,日人在北京设立了一个大型广播电台,由日本广播公司运营,并于1938年1月1日开播。在中国的主要城市,日文采用中日双重广播进行。

在华北地区,日伪当局同样强制推销廉价收音机,并下令登记收音机用户,按月缴费,同时强令剪去可以收听短波的设备,发现收听非日伪广播者以「国事犯」论处。


日文资料称:1940年12月,一家特殊的公益公司(应是日人控制的)「中国广播协会」成立,并于1941年2月,这些广播电台由(汪伪)「中国广播事业建设协会」继承。


1938年,日本入侵当时的绥远省、察哈尔省和山西省北部,先后在张家口、大同和包头等地办起了一批日伪广播电台,按现今华北地区计算,总计办起日伪广播电台16座。


到1941年,伪满洲国已经有18家广播电台。而据日本学者梅村 卓统计,在抗战和内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广播的电台在14座,对象主要是日本人和满洲人。


1928年6月30日上午9时,香港第一家广播电台以3.55波长,845千周正式开始播音,台号为GOW,台址在香港岛毕打街的旧邮政总局两楼的录音室,这就是香港电台的前身,它的开播标志了香港广播事业的诞生。香港在1934年开设中文粤语广播节目。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期间,香港曾终断了3天的电台广播,后来日本占领军使用原ZBW电台设备开办的「香岛放送周」开始播音,由ZEK转成香港放送局(JPHA),但人员和物资缺乏,战后才由曹俊安恢复电台正常广播的工作。1948年转为Radio HK,1976正式转为RTHK。


有一种说法称:30年代初,为了配合战争活动,日本开始在中国各地开办电台。1925年到1945年,先后在中国境内办起的日本广播电台有60多座,覆盖中国一半领土。1930年代中期的台湾、朝鲜、满洲国以及其他沦陷区一直笼罩在“大日本帝国”中心的广播势力范围。


自1937年各大城市逐个沦陷开始,至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是广大沦陷区日伪接管电台的音乐广播的唯一形式。

【沦陷区的电台听众人数增长5.3倍】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台听众人数,据陈乃良在<「愚民」与「娱民」的电波>论文(载:《音乐研究》2014 年第 20145 期)中称:1938年底13万人;1939年9月突破20万人;1940年突破30万人;1942年底突破50万人;最后截止1945年8月苏军接管时听众人数已有70万人。换言之,抗战八年期间,沦陷区的电台听众人数增长了5.3倍。


【日伪广播是重要情报来源】

战时,国民党十分重视日伪的广播。据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主任王文隆在<中国国民党文传会党史馆所藏日伪《敌方广播新闻纪要》>一文称:


1937年11月成立国际宣传处,由曾虚白担任首任处长,后于1938年归并至中央宣传部,调任第五部副部长董显光为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国际宣传处处长。其中,国际宣传部第三科负责对敌宣传工作,又被称为对敌科,由董显光延揽熟稔日本事务的青年 党党人崔万秋担任科长,工作项目包括搜录敌方广播、分析敌方情报,以及对日的中国之声(TheVoice of China)广播。参与第三科的工作人员,不乏台籍菁英,如新竹出身、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苏维霖,便曾经参与该科工作。

(红色广播系列之二)

中国沦陷区的广播发展


来源:世界侨报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