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侨报驻香港记者:老冠祥报导)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夕,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恢复语音广播,首日播出的是朱德向中共各支武装部队发布的对日军全面大反攻、收缴敌伪武器、接受日军投降的进军命令,在技术上也有了较大的改进。
1945年8月15日7时(重庆时间,华盛顿时间为8月14日19时),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在重庆、华盛顿、伦敦、莫斯科分别用汉语、英语、俄语通过广播同时宣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当天中午,蒋介石在重庆中央广播电台发表《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一小时后,日本广播中播出了日本天皇宣读《终战诏书》的录音,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6年1月,刚从延安中学毕业的王恂被调到裴庄,成为延安电台的第一位男播音员。时间不长,他报名参军,到前线去了。这个时期,陆续调来了女播音员钱家楣、于一、杨慧琳、吴作贤。5月,新华社语言广播组扩大为语言广播部(简称口播部),即延安电台编辑部,部主任温济泽,编辑有韦君宜、苗力沉、刘志云、刘衡、高虹。新华社的文字广播和延安电台的机务工作从三局划归新华社电务处统一管理,处长耿锡祥,副处长李伍。从此,延安电台的编辑、播音、机务部门初具规模了。
【延安台第一次对华侨播音】
7月29日,延安台用广东话、闽南话和国语第一次对华侨播音,播出了延安归国华侨联合会书记王唯真揭露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阴谋的《告侨胞书》,使华侨中很多人对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有了正确的认识。
10月11日,国民党军队向张家口进攻,国民党单方面宣布在11月12日召开「国大」。率领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斗争的周恩来和代表团的部分同志,在11月19日撤回延安。由于形势紧迫,周恩来刚刚回到延安,即召集王诤和新任新华社社长廖承志等开会,研究战备问题,决定在延安以北90多公里的瓦窑堡(现子长县)建立战备台。瓦窑堡,是陕北名堡,享有「天下堡,瓦窑堡」之誉。以瓦窑堡会议而全国知名,有「瓦窑堡革命旧址」。
10月13日,陕甘宁边区副主席李鼎铭在延安台发表《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广播讲演,痛斥了蒋介石发动内战,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罪行。
10月20日,延安台播出了美国人马海德《为着美国人的利益,应该撤退驻华美军》的讲演词,在国统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延安台事前选定以好坪沟作为新台】
11月,电台又搬迁至原美军观察组驻地,使用美军留下的一部发射机进行广播;同月,周恩来回到延安,之后主持会议部署延安台转移事宜,最终选定瓦窑堡以东20多里的好坪沟作为新台址。
共产党人在撤离延安前早在几个月,就把最重要的物资进行了转移和疏散,仅高级干部交上来的重要文件和机要处保存的机密电报就达五万多份,根据毛泽东下达的「片纸只字也不要落在敌人手里」的指示,除了集中烧毁的十几箱文件之外,不能销毁的重要档案在万分机密的情况下于保安县的一个农场里藏了16箱,于清涧县的十家塬子村藏了13箱。
1947年2月28日,「西北王」胡宗南应蒋介石电召,偕参谋长盛文飞抵南京,密商进攻陕北的军事部署。
3月1日,国防部批准了陕北作战方案。
3月3日,胡宗南回西安后,随即下达了作战计划:以胡之嫡系部队20个旅为主力,从南线主攻,占领延安;以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集团12个旅和榆林邓宝珊的2个旅由西、北两线配合主力作战,各部于3月10日前集结完毕。胡宗南的战役目标是:3天占领延安,3个月聚歼中共西北部队于延安及其以北地区,或逼其东渡黄河。
3月6日,胡宗南秘密登上了前往洛川的专列。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机要秘书熊向晖。
【熊向晖随时收听延安广播】
根据胡宗南的要求,熊向晖准备了一台可以随时收听延安广播的收音机。据华裔英籍女作家张戎同她的外籍丈夫哈列德合撰了一本《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声称,熊向晖向中共报告:胡宗南密切注意延安广播。所以中共装模作样在3月8日下午召集延安各界保卫延安动员大会,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都装模作样上台讲话呼口号。
3月9日,胡宗南于到达洛川前进指挥所。
3月10日,胡宗南的近15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胡宗南在洛川召开旅以上将领作战会议,会议最后确定的攻击时间是14日拂晓。
当时在整个西北战场上的解放军,只有区区3万人左右,敌我实力对比悬殊。于是,出于战略的考虑,毛泽东果断决定:撤出延安,留给胡宗南一座空城。
3月11日,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放弃延安的设想,并表示同意彭德怀关于在内线打击胡宗南的建议。毛泽东说,战场可以选在延安以北的山区。
3月12日凌晨,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叶剑英率中央机关部分人员撤离延安。
3月13日,胡宗南对延安的大规模轰炸开始了。胡宗南指挥14个旅23万人在空军配合下,从洛川、宜川分两路直取延安。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一个旅另一个团共26000人驻于延安以南地区。双方在运动中激战6天,胡宗南部被歼5000余人。
3月13日,胡宗南以整编第1军、第29军所属6个整编师15个旅共约l4万人,分别从洛川、宜川出动,兵锋直指延安。
【国民党空军轰炸陕甘宁边区】
3月14日,在空军的配合下,胡宗南兵分两路向陕甘宁边区腹地发起进攻。右路兵团在第一军军长董钊指挥下,由宜川经南泥湾、金盆湾向延安方向攻击前进;左路兵团由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指挥,从洛川经牛武镇、清泉镇向延安方向进击。另有4个旅的总预备队,策应两兵团作战。
由于胡宗南指挥部判断出中央机关的撤退方向和大致位置,派出多批多架次飞机不间断地进行空中搜索和轰炸,胡宗南亲自下令,一旦发现目标,无论是汽车、队伍还是房屋村庄,立即进行摧毁性打击。
因此,中共的车队遭遇厄运,多辆汽车被击毁,毛泽东乘坐的吉普车亦有多处被子弹击中。
毛泽东回到了窑洞休息时,国民党的飞机子弹又射中了门框,把老乡的一口水缸打碎了。
3月18日下午,右兵团的90师先头部队才到达距延安15里的地方。晚上20时,毛泽东离开了延安。
胡宗南传令:「首先攻入延安的部队,赏1千万元。」
半夜,董钊又传来胡宗南的命令,指定90师在3月19日午前9时,由其现在位置开始攻击,向宝塔山、清凉山一线前进;位于90师后面的第一师第一旅迅速前进,从正面进入延安。陈武接到命令大为不满。
【胡宗南占领延安城】
3月19日晨,整一师率先进薄延安市郊,其麾下第一旅于上午8点进入延安,同时167旅攻占宝塔山,稍后第78旅亦攻占炖儿山,两个能瞰制市区的制高点皆落入国民党部队手中。在过程中,由于市区内共军最后的留守各部据国民党军的情报大致朝西北方向迅速撤退,故并未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上午,胡宗南所部整编第1师第一旅「经过血战」,首先占领了延安。
上午10时左右,第一旅进入空城延安。胡宗南闻讯大喜,立即亲自拟电向蒋介石报捷。
午后,胡宗南又通知留守西安的参谋长盛文,告中央社发布两则电讯:
「(中央社西安19日下午4时急电)陕北共军自企图南犯以来,国军即猛烈反击,昨(18日)下午进抵距延安10公里处,经一度激烈战事后,今(19)日上午10时,已收复延安,同时占领该县东南之宝塔山,战果正调查中。」
「(中央社西安19日下午5时急电)……据初步统计,共军伤亡约1万余,投诚2千余。」
3月19日下午5点,两兵团的先头部队在延安郊区的七里铺附近胜利会师。其他各部亦在休整数日后陆续进占延安周围的各要地。
3月19日中午,胡宗南进占延安消息传回了南京,很快胡宗南就被授予了二等大绶云麾勋章,其部下也全部官升一级
3月23日,整135旅攻克拐卯镇。
3月24日,24旅亦进占延长、整1师克复安塞县。胡宗南本人则在同日率洛川指挥所的相关参谋人员进驻延安,将总部暂设于原中共边区银行窑洞内。
3月25日,南京国民党中央全会闭幕和陕北青化砭战役发起当天,毛泽东终于抵达瓦窑堡王家坪,中共「五大书记」胜利会合。
胡宗南部队在1947年3月至1948年4月约一年间占领延安。
【胡宗南蒋介石先后参观延安】
进入延安后,胡宗南参观了毛主席、朱德等人此前居住的窑洞。当他来到毛主席的房间时,拉开抽屉,居然发现了一张毛主席留给他的纸条。纸条上写道:「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据说,胡宗南看罢字条后,愣了片刻,之后又哈哈干笑了几声。很显然,毛主席留下的字条,说中了胡宗南的心病。
在张戎的小说中,却变成:「胡宗南收到命令之日,讯息已到达毛泽东桌子上,毛下令疏散」「毛撤离延安前,他的美制吉普车(美军派遣组赠送)已经发动,提醒他国军已经逼近。」
事实上,据内地的说法,1943年六七月间,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闪击」延安,妄图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胡宗南将河防大军向西调动,弹粮运输络绎不绝。中共「卧底」熊向晖从胡宗南身边、申振民从地方获得这一情报,立即电告中共中央,使共产党我军免受了重大损失。
蒋介石决定派出一个由55人组成的中外记者团赴延安参观,将这一战绩大书特书,鼓励其他战线的国民党士兵。
【中外记者团55人访问延安】
1947年4月,中外记者团55人搭乘3架空运大队的运输机,由南京飞到西安,休息一晚后,隔日再飞延安。这个团由南京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卿汝楫率领,包括外籍记者7名、女记者2人,报馆通讯社39家,如《大公报》记者周榆瑞、《东南日报》记者赵浩生、《新民报》记者宋凯沙、《和平日报》记者谢蔚明、《中央广播电台》记者潘启元、上海《申报》记者俞振基、上海《大晚报》记者邹启元、《中央日报》记者龚选舞等人。蒋介石的英文秘书沈昌焕则以中央社记者的名义一道前来。
之前的1944年4月10日,在中外记者共同努力下,国民党当局终于同意组成一个包括福尔曼在内的21人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到敌后抗日根据地考察、采访。于是就组成了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如今,事别3年,形势大不相同。
记者团抵达延安时,胡宗南部安排了一场小型的阅兵仪式。随后,一行人驱车向南驶进延安城区,沿途看见许多警备森严的岗哨,其间还有三三两两的百姓,面无表情。记者团住的是原边区政府办公室改装的招待所。安顿下以后,盛文参谋长举行了一个战情简报,墙上挂着大型军事地图,更凸显战地的氛围。
记者团乘3架空运飞机由西安飞向延安,分乘6辆大型美式吉普车,向延安市区疾驶。记者团用完午餐之后,即乘车前往参观中共领袖的居所以及中共中央机关等主要建筑。车子前往枣园,记者团又被领去杨家岭,参观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居所。他们还看到山沟里有两幢醒目的建筑,一是宏伟的中央大礼堂,另一是被称为图书馆的中央办公厅办公楼。前者是中共「七大」的会址,后者是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地方,两者在中共党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不过,记者团的报道只简述了建筑的造型,对于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毫无概念。胡宗南部还在陕甘宁边区政府驻地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升旗典礼,并安排记者团被安排去参观「共军战利品」以及采访「共军战俘」,这次采访是为了印证胡宗南所称「打了大胜仗」的战果。
这时,相比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初,解放区面积锐减将近一半,人口减少百分之四十。
8月7日,蒋介石乘坐着「美龄号」波音专机飞到延安,在延安简易机场降落,随即被重兵接送到延安城内最好的、戒备森严的边区外交宾馆。到了延安,蒋介石提着手杖在延安大街上走一趟。蒋介石被胡宗南领到毛泽东住过的窑洞跟前。在抗大旧址,看见共产党的黄埔军校不过是一排简陋的窑洞教室,一切因陋就简,几乎没有像样的教具。黑板都是用木炭灰涂黑的,礼堂是露天的,标准配备是每人发个小凳子,朱德总司令和各级军官都在这里听课学习。蒋介石一行在部下簇拥下视察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地。最后在城门洞和胡宗南等高级将领照一张像.蒋介石一直回到飞机场。
占领延安不到两个月,胡宗南损兵折将两万余,令蒋介石极为恼火。
蒋介石有谕,决定将主力撤出延安休整。将军事指挥所撤到西安,将延安的破烂摊子全部交给刘戡负责。
说回共产党,在国民党军队迫近延安的时候,新华社除留下少数人员坚持工作以外,大部分人员撤往瓦窑堡。
【延安电台坚持播音】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率领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延安台发射机房和播音室成为国民党军机重点轰炸的目标之一。当日,延安电台播出了最后一次节目。轰炸声中,延安电台坚持播音至3月14日中午
语言广播部和其他几个部门在史家畔村工作,我们借用老乡的窑洞,白天盘腿坐在炕上编稿,晚上挤在一起睡觉。机房和播音室设在相距10公里的好坪沟村,村口有一座砖砌的门楼,机务员李志海和刘振中把门洞的一面堵死,成为机房和宿舍。上面是一座小观音庙,只有一张三条半腿的供桌,垫上土坯,摆一个话筒,就成为播音室兼宿舍了。3月14日,延安电台当天晚上转移到瓦窑堡好坪沟村继续播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撤至好坪沟,仍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名义继续对外播出。
国民党军队侵占了延安以后,电台迁至延安大砭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用「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唿号。红色广播并没有中断。
(红色广播系列之三)